狗狗關節炎影響行動?掌握3階段症狀、引發原因與照護關鍵
狗狗關節炎是中老年犬常見的疾病之一,不僅影響活動力,也可能造成長期疼痛與生活品質下降,狗狗關節炎症狀也會隨著病程進展而變得明顯,許多毛孩家長初期可能未察覺,直到出現明顯跛行或不願行走,才驚覺狗狗的關節健康出現問題。到底該如何照護狗狗呢?狗狗關節炎吃什麼才有幫助呢?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您深入了解狗狗關節炎的成因、症狀表現,以及從營養、運動到生活環境的整體保健對策,協助毛孩健康行動每一步。
狗狗關節炎是什麼?認識狗狗2大關節炎類型
狗狗關節炎有2大常見類型:
-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 也可簡稱為關節炎(Arthritis),是常見的慢性退化性關節疾病,尤其好發於中老年犬隻。
- 研究顯示,1歲以上的狗,每5隻就有1隻患有骨關節炎;而在5歲以上的中老年犬,發生率更超過90%。此疾病可能影響多個關節,其中以髖關節和膝關節最常見。
- 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關節過度使用、創傷或結構異常而逐漸退化的疾病。其病理變化包含關節軟骨磨損、滑膜發炎、骨贅形成,以及關節液組成的改變,這些變化會增加關節間的摩擦,造成疼痛、僵硬與行動不便,甚至影響狗狗的日常生活品質。
-
免疫媒介多發性關節炎
- 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當狗狗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的關節組織,會造成慢性關節發炎、腫脹及結構破壞,此類疾病在犬隻中相對罕見,發生率遠低於骨關節炎。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狗狗開始發生關節炎,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恐加速關節退化與疼痛惡化,進而影響整體生活品質。因此,建議毛孩家長特別留意愛犬的行動變化,並定期諮詢獸醫師評估關節健康狀況。
狗狗關節炎症狀與病程發展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狗狗更常見的退化性關節問題──骨關節炎,發生時會有哪些行為吧!也因為狗狗關節炎的症狀通常會隨著病情進展而加劇,初期不易察覺,多在中後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寵特寶VETdicate整理出狗狗關節炎3階段症狀,建議家長觀察狗狗的行為與活動模式,盡早識別與介入治療。
-
初期症狀:輕微關節退化、活動力下降
狗狗在關節炎初期,因關節內軟骨開始退化,可能會出現輕微的不適感,但症狀多半間歇性,不會持續發生,常會被誤認為只是年紀大、懶得動或短暫疲勞。可能會觀察到狗狗在活動進行中或在活動之後,動作略顯異常,例如站姿或坐姿不對稱、起身或躺下時顯得卡卡的、不再主動跳上沙發或在上下樓梯時變得猶豫。這些行為變化可能十分細微,若家長有注意到這些變化頻繁出現,就應提高警覺,及早詢問獸醫師,評估寵物的關節健康狀況。
-
中期症狀:關節結構明顯損傷、行動開始受限
當關節炎進一步惡化,狗狗的不適感會變得更加明顯且持續,此時家長更容易察覺狗狗的異狀。狗狗可能出現明顯的跛行,受影響的關節對觸碰變得敏感、不願被摸,原本的活動習慣也因疼痛改變,例如不再願意上下樓梯、散步時間縮短,甚至整體活動量下降。活動範圍開始受限,漸漸因為減少使用患肢,四肢的肌肉也可能逐漸萎縮,也是多數家長意識到狗狗行動出現異常、不舒服的狀況,開始尋求醫療協助的階段。
-
晚期症狀:疼痛加劇、行為異常改變
狗狗關節腔變窄後,長期的疼痛與不適會逐漸加劇,導致活動力下降,甚至幾乎不願行走,患肢周圍肌肉也會因此明顯萎縮。並可能出現性情煩躁、易怒等變化,頻繁舔舐關節的行為。當被撫摸或接近患部時,狗狗可能發出呻吟聲或低吼,抗拒碰觸,嚴重影響狗狗的生活品質。
狗狗骨關節炎的6個常見成因
狗狗關節炎的形成原因多元,可能由於自然老化,或是因外力、先天結構異常或免疫系統問題所致。以下是常見的6大成因,有助於家長了解潛在風險並及早介入預防。
- 年齡退化:關節炎最常見於中老年犬隻,隨著年齡增長,關節內軟骨逐漸磨損、潤滑液減少,導致關節緩衝功能下降,使摩擦增加、發炎機率提高。
- 品種與遺傳:部分犬種基因與體型結構因素,先天較容易罹患關節疾病,例如黃金獵犬、拉布拉多、德國狼犬等大型犬,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風險較高,也可能因此提早出現關節退化。
- 肥胖與體重過重:體重負擔過重會增加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加速關節磨損與發炎反應的形成,不僅造成原有問題惡化,過重狗狗發生十字韌帶問題的可能性甚至提升了4倍。
- 過度運動或外傷:長期從事高強度運動的犬隻,或曾發生跌落、車禍或十字韌帶斷裂等創傷,可能對關節、韌帶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進一步誘發關節慢性發炎或變形。
- 先天關節異常:犬隻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關節結構異常、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膝關節脫位,如未及早診斷與矯正,關節長期處於錯誤應力下會加速退化,形成慢性關節疾病。
- 感染或免疫疾病性關節炎:因感染或自體免疫發炎過的關節因長期的發炎會持續破壞關節關節結構,感染被清除,殘留的損傷與纖維化改變可能使關節失去原本的潤滑與支撐功能,導致日後更容易出現磨損與退化。
狗狗骨關節炎吃什麼?日常飲食與保健4大重點
狗狗一旦被診斷出骨關節炎,除了配合獸醫師的治療外,日常照護更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環節。適當的飲食營養、體重管理、運動安排與環境調整,都能幫助減輕關節負擔、延緩病程進展,並提升毛孩的舒適度。以下整理出4大照護重點,協助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方向地支持狗狗的關節健康。
狗狗關節炎照護1:體重控制,減少關節負擔
控制體重是關節炎照護的首要原則,過重的體型會使關節承受額外壓力,導致磨損加劇與發炎惡化,因此建議家長在獸醫師指導下調整飲食熱量,並定期監控體重變化,特別是已出現活動困難的狗狗,更應透過營養與運動雙管齊下進行體重管理。
狗狗關節炎照護2:均衡飲食、補充保健營養
除了治療與控制,我們也很鼓勵毛孩家長從日常中幫狗狗補充關節營養,適合的成分如以下:
- 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構成關節軟骨與滑液中醣胺聚醣(GAG)的前驅物,有助於維持軟骨結構與彈性,可選擇高純度的鹽酸型葡萄糖胺,不僅為天然萃取,鹽分含量較低,且葡萄糖胺含量較高。
- 軟骨素(Chondroitin):具有良好的親水性,有助於維持關節空間與關節飽水度,維持關節潤滑度,也具備緩衝關節擠壓的一定能力,可選擇高純度,並同為哺乳動物的豬來源軟骨素,更適合犬貓使用。與葡萄糖胺一同補充,在日常關節營養補給上是常見搭配。
- 有機硫(MSM):為天然來源的硫化物,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幫助提供關節所需硫元素,作為活動舒適度的日常照護。
- 維生素E、C與錳:雖然並非直接構成軟骨的主要成分,但在幫助膠原蛋白正常形成及醣胺聚醣的生成過程中,均扮演重要的輔助角色,亦可幫助體內結締組織、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生長,同時減少自由基。
- 蛋殼膜(Egg Shell Membrane):為近年較常被研究的關節營養成分,不僅含有天然來源的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等營養,還有酵素和多種蛋白質,包含膠原蛋白等,提供軟骨、關節滑液、肌腱、韌帶等所需營養,也可幫助肌肉維持,與協助肌腱、韌帶等結構以維持關節穩定。
- 草本:平時是較少會被注意的營養,但多種草本營養被發現有抗氧化作用,與幫助肌肉、肌腱與韌帶的健康,並支持關節穩定。
狗狗關節炎照護3:規律溫和的運動
運動有助於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與維持活動範圍,但需避免過度或劇烈運動,建議選擇低衝擊性運動,如緩步散步、水療運動等,同時避免跳躍、奔跑、爬高等高負擔動作。每天的運動建議採分段進行,可以諮詢復健獸醫師制定專門課程。
狗狗關節炎照護4:生活環境調整
狗狗關節炎會導致行動較為遲緩,家中環境應盡量減少滑倒與跌落風險,例如:在地板鋪設止滑墊、將食物與水盆放置於易取得的高度、提供溫暖、支撐力良好的睡墊減少關節壓力等。此外,寒冷與潮濕的天氣可能加劇症狀,建議在狗狗休息時做好保暖,必要時也可透過熱敷來舒緩不適。
狗狗關節保健從日常做起,定期就醫才能有效掌握病情
狗狗關節炎是一種不可逆、但可控制的慢性疾病,透過日常照護、營養補充與適當運動,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然而,每隻狗狗的病程進展與關節健康狀況皆有所不同,若您懷疑愛犬有關節不適,或出現活動異常、跛行、疼痛反應等症狀,建議盡早前往專業的動物醫院,由專業獸醫師進行評估與診斷,擬定最適合的治療與保健方案,為毛孩的行動力與幸福健康把關,也歡迎關注寵特寶VETdicate寵物健康專欄,我們將會持續分享寵物相關資訊與知識,陪伴每位毛孩健康長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