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拉肚子怎麼辦?常見原因、血便警訊與正確照護方式一次看
狗狗拉肚子是臨床上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之一,不論是突然軟便、水樣腹瀉,還是大便出現血絲或黑色柏油樣外觀,對毛孩家長而言都是令人擔憂的訊號。狗狗拉肚子怎麼辦?該觀察還是立即送醫?尤其是當狗狗大便看起來有點黑時,是否代表腸胃出血?又有哪些狀況需要緊急處理?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彙整了狗狗拉肚子的原因及處理方式、狗狗大便有血的可能原因,以及毛孩家長在家中就可採取的照護與預防行動,協助毛孩家長全面掌握照護毛孩腸胃健康的關鍵知識。
了解狗狗拉肚子定義:如何分辨正常便便與腹瀉
狗狗拉肚子/腹瀉/軟便(Diarrhea)為臨床常見的腸胃道症狀,是指可能出現排便頻率增加、糞便流動性提高/變稀,和/或排便量變多等狀況。那要如何判斷我家毛孩有拉肚子呢?判斷的重點在於 「便便的成形程度」和「水分的多寡」。
正常健康的便便,顏色是中等或深棕色,且排便頻率應該保持一致,每次排便應含有大部分形狀完整、觸感堅實但不會過硬的便便,便便表面略微濕潤。
若是軟便或腹瀉,便便會有至少一半以上不成形,呈現鬆散、軟爛、糊狀,甚至完全是水狀。您可參考下列糞便評分表,幫助您評估您家毛孩是否有軟便:
- 1-2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便秘或輕微脫水的狀況,代表腸胃道健康狀態不佳。
![]() |
![]() |
1分:非常乾硬易碎,可能難以排出,呈現子彈狀。 | 2分:堅硬且不具延展性,有明顯截斷的條狀,撿起時不留痕跡。 |
- 3-4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消化道是正常健康的狀態。
![]() |
![]() |
3分:堅實但有彈性、略帶濕氣,外觀呈長條狀及可見的裂縫,撿起時幾乎不留痕跡。 | 4分:外觀平滑且呈長條狀,潮濕且表面黏稠,能保持形狀,但撿起時會留下痕跡。 |
- 5-7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軟便或下痢,代表腸胃道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
![]() |
![]() |
![]() |
5分:柔軟且非常濕潤,形成一堆,撿起時會散開並留下明顯的痕跡。 | 6分:軟爛、不成形、難以撿起並且會留下明顯痕跡。 | 7分:水狀、鬆散無形狀,形成一灘,無法檢起。 |
若您擔心毛孩的消化道健康,發現任何排便異常(如黏液、血液、寄生蟲等)、症狀持續超過24小時,或是出現精神食慾變差、嘔吐、體重減輕、血便、黑便等症狀,建議立刻諮詢您的獸醫師,找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並盡快處理,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狗狗為什麼會拉肚子?常見原因整理
狗狗腹瀉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不一定只是短暫的腸道刺激(例如飲食不當),也可能是其他潛在全身性疾病的初期徵兆,以下將原因區分為短暫性及較嚴重的潛在性原因。不過要注意,並不是短暫性的原因就不用擔心,短暫性的原因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腹瀉症狀,進一步影響犬隻身體健康,建議要密切觀察毛孩的狀況,有需要時盡快帶毛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短暫性原因
短暫性原因是指單次事件或短期干擾所引起的腸胃反應,當原因解除後,症狀通常可在數日內逐漸改善。不過仍需留意,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併發症,延長恢復時間,甚至使原本短暫的腹瀉發展為慢性問題。
以下為常見的短暫性原因:
- 飲食原因:最常見造成狗狗拉肚子的原因,不論是更換飼料的速度過快、狗狗吃人類食物(如乳製品、油膩食物),或吃腐敗變質的的食物等,都可能引起腹瀉。
- 寄生蟲感染:蠕蟲類感染如犬蛔蟲、犬鉤蟲、鞭蟲感染,原蟲類感染如隱孢子蟲、梨形鞭毛蟲、球蟲等。當寄生蟲大量感染時,就可能引起急性及/或慢性腹瀉。
- 藥物副作用:使用某些種類的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或是化療藥物時,可能刺激腸胃,造成暫時性腹瀉。
- 壓力或環境變化:就診、寄宿或搬家等突發的事件,可能引起狗狗的壓力,造成腹瀉。
潛在性原因
潛在性原因,是由較複雜、需要醫療介入的潛在問題所導致的腸胃反應,通常較嚴重。腹瀉症狀可能持續或反覆發作,且常伴隨其他全身性症狀,若未及時診治,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影響整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為常見的潛在性原因:
- 吞食異物:狗狗若吞食異物(如玩具、塑膠、錢幣、石頭),可能刺激腸胃,引起嘔吐與腹瀉,甚至發生腸阻塞等嚴重問題。
- 誤食毒素:各種毒物(如殺蟲劑)可能會導致嘔吐與腹瀉等症狀。此外,慢性鉛中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腸胃道症狀。
- 食物過敏:狗狗的免疫系統對特定蛋白質產生過度的反應,除了皮膚紅癢外,也可能會造成嘔吐或長期反覆腹瀉。
- 細菌或病毒感染:腸胃道的感染可能進一步導致急性或慢性腹瀉,部分情況伴隨血便與嘔吐,如沙門氏菌、梭狀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或是犬小病毒在未接種疫苗的幼犬造成急性腸炎,另外犬瘟熱病毒會在幼犬引起咳嗽、鼻炎、發燒及腸胃道症狀。
-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遺傳、對食物的異常免疫反應、腸道菌叢改變等因素共同造成,為腸胃道發炎引起的慢性疾病,容易造成持續腹瀉、食慾下降及體重減輕等問題。
- 胰臟炎:胰臟無法正常分泌消化酵素,導致脂肪吸收不良與體重減輕,伴隨著腹痛、嘔吐、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大多病例無法確定具體病因,吃到不適當的食物,包含高油脂食物,被認為是狗的常見風險因素,其他因素包含:嚴重創傷、手術、某些藥物或高三酸甘油酯等。
- 腸道腫瘤或癌症:最常見的腸胃道腫瘤為淋巴瘤和腺癌,會干擾腸道結構與蠕動的功能,造成血便,通常會變成慢性/頑固性腹瀉。
- 器官功能障礙:慢性肝病、腎臟病或心臟病皆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的相關臨床症狀,導致長期反覆腹瀉。
- 低腎上腺皮質功能症(愛迪森氏症):在狗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由於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和/或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的缺乏導致,病因不明但可能與免疫有關。臨床症狀較不具特異性,以腸胃道症狀為主,如厭食、體重下降、嘔吐、腹瀉或嗜睡等,較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壓、嚴重高血鉀或出血等問題。
血便或黑便的差別是什麼?狗狗大便有血原因
當狗狗軟便時,很有可能同時出現便便顏色與平時不同的狀況,若出現血便或黑便,大部分毛孩家長可能會擔憂,事實上血便和黑便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這代表毛孩的消化道或是其他部位可能正在出血,還請第一時間聯繫您的獸醫師,盡快就醫並一同釐清原因。
血便與黑便有什麼差異呢?兩者代表著不同身體部位的出血,以及在體內不同的停留時間,若您能留意並了解兩者的不同,也能幫助獸醫師更了解毛孩的狀況,讓獸醫師能更快速精準地為毛孩找出原因並進行診察。
血便(Hematochezia)
血便是糞便中帶有鮮紅色血液,代表出血位置多半在下消化道(如大腸、直腸、肛門),因為血液來不及被消化而呈現新鮮紅色。有時候小腸出血搭配腸道蠕動加快,也可能出現血便。
可能原因:
- 下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腸病、急性大腸炎、細菌或寄生蟲感染
- 外傷與異常:異物刮傷、腸套疊、腫瘤或息肉
- 藥物或毒物: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抗凝血藥物、誤食老鼠藥
- 全身性疾病:胰臟炎、肝腎疾病、凝血功能異常
- 飲食因素:誤食紅色食材或色素(如甜菜),也可能造成「假性血便」
黑便(Melena)
黑便是指糞便呈現黑色、柏油狀,帶有特殊腥臭味,代表血液已經在腸道中停留並被消化。常見原因是上消化道(胃、小腸前段)出血,但來自口鼻、咽喉甚至呼吸道的血液被吞下,也可能造成黑便。
可能原因:
- 上消化道疾病:胃潰瘍、腸胃炎、發炎性腸病、腸道缺血或異物。
- 血液來源:吞入血液(口腔、鼻腔出血或呼吸道病灶)。
- 感染與寄生蟲: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造成出血。
- 藥物或毒物: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抗凝血藥、老鼠藥中毒。
- 腫瘤與全身性疾病:腸胃道腫瘤、胰臟炎、肝腎疾病、凝血異常。
狗狗拉肚子需要看醫生嗎?居家觀察與就醫時機指南
面對拉肚子的毛孩,家長可以先透過觀察與紀錄,幫助獸醫師更快釐清病因。不過,若症狀持續或伴隨嘔吐、血便或精神不佳等異常,就代表情況已超出居家照護的範圍,應盡快帶去就醫。了解如何觀察症狀與何時該就診,能協助家長在狗狗腹瀉時做出即時的應對。
首先,仔細觀察並紀錄症狀變化
觀察狗狗下痢的特徵是評估病情的第一步,建議紀錄以下資訊並拍照留存,事先觀察這些資訊能協助獸醫師判斷潛在病因,進行正確診斷與治療。
- 觀察糞便的型態(是否成形/水狀)、顏色、是否含有血液或黏液。
- 記錄排便頻率與糞便量。
- 記錄下痢持續時間。
- 是否近期更換飼料、餵食新食物、誤食異物或毒物等。
- 是否出現其他症狀,如食慾變化、精神不佳、排便困難、嘔吐、體重下降、腹部疼痛、血便/黑便/黏液便、牙齦乾燥或發燒等,以便於區分症狀嚴重程度。
若有出現建議盡快就醫。
*注意若腹瀉較嚴重、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腹瀉以外的症狀,建議立刻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帶毛孩就醫時,建議可用手機拍下異常的糞便狀態,並留存新鮮的糞便樣本,讓獸醫師可以立即檢查。
雖然部分狗狗腹瀉屬於短暫的腸胃不適反應,病症可能在幾天內內自行緩解,但若出現某些異常徵兆,毛孩家長應提高警覺,馬上帶狗狗至獸醫院檢查,切記勿自行投藥,尤其是人用止瀉藥或止痛藥,可能干擾臨床判斷甚至造成毒性影響。
以下從3個步驟認識狗狗腹瀉的處理方式,包括:如何初步觀察症狀、哪些情況應立即送醫、獸醫會使用哪些診斷工具,協助你判斷時機、掌握適當對應方法。
1. 先觀察情況:
- 腹瀉未超過24小時
- 狗狗精神、食慾、活動力正常
- 無出現嘔吐、血便或以下其他應就醫症狀
2. 應就醫症狀:
- 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反覆發作持續幾天/週
- 糞便中出現血液、黏液、或呈黑色柏油狀
- 合併嘔吐、食慾下降、嗜睡、發燒、腹部疼痛、腹脹或牙齦乾燥發黏
- 幼犬、老犬或有其他潛在病史的狗狗
- 懷疑誤食毒物或異物
- 正在服用任何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藥等
3. 獸醫診斷工具:
就診時,獸醫師會根據病史、狗狗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並可能搭配以下診斷工具進行全面評估。
- 糞便鏡檢與寄生蟲檢查:排除或確認是否有寄生蟲感染。
- 血液學與血清生化檢查:評估脫水、肝腎功能、發炎指標或其他潛在疾病等。
- X光、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判斷是否有異物、腫瘤或腸道阻塞等結構異常。
- 內視鏡檢查與腸黏膜切片:較進階,在後期懷疑較嚴重或慢性的疾病時可能會進行。
狗狗拉肚子的照護重點:飲食調整與居家環境建議
在經過獸醫師診療後,狗狗的腸胃仍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恢復。此時,居家照護的細節特別重要,包括隨時提供乾淨飲水、依指示調整飲食與換糧方式,以及創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這些方式皆能幫助狗狗減輕不適與促進腸胃修復: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1:隨時提供乾淨飲水
腹瀉會導致體液與電解質流失,若未及時補充,可能導致脫水與電解質失衡,因此應隨時讓狗狗喝到乾淨與新鮮的水。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2: 調整飲食或讓腸胃短時間休息
當狗狗出現腹瀉時,適當的飲食調整對腸胃恢復至關重要。可在獸醫師建議下,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提供成分單純、易於消化吸收的飲食,並避開已知過敏或不耐受的食材。有些情況也可使用水解的半元素營養,幫助腸胃道休息與逐步適應。當狗狗狀況改善後,再慢慢轉回日常飲食。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3:調整換糧的速度
若狗狗最近有在換糧並出現拉肚子狀況,可能是因為食物轉換太過快速,腸胃道尚未適應新的食物。建議先恢復原本的食物,待排便正常後,再重新啟動轉糧計畫,建議將轉糧期拉長至1~2週,採用循序漸進的比例調整餵食配方,有助於腸道逐步適應。例如:一開始換新飼料25%,慢慢增加至比例各半,接著75%,最後100%完全轉換。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4:提供安靜休息空間,減少壓力刺激
腸胃不適期間,狗狗可能比平時更容易疲倦,應給予安靜,與安全的休息空間,避免劇烈活動與外界刺激,有助於身體修復。不過若出現極度嗜睡或狀況持續惡化,仍需盡快就醫。
關鍵營養補充,幫助狗狗度過腸胃不適期
治療方式將依據獸醫師檢查出的病因而異,除了針對病因給予相關藥物之外,也可在獸醫師建議下,補充專業且適合的營養補充品,幫助維持犬隻腸道健康,以下為幾種常見的腸胃健康營養成分:
- 益生菌(Probiotics):許多人都熟知的營養成分,可幫助腸道菌叢品質、維持菌叢平衡與腸道健康,建議可選用歐盟認證犬貓專用的益生菌株,最好有標示菌株編號,並確保菌量足夠,若選擇專業的益生菌製造廠商,更能確保品質穩定,對動物有正向幫助。
- 纖維(Fiber):是維持毛孩消化道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根據其性質,可大致分成兩種類型-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
1.可溶性(Soluble)纖維:
大部分可溶解於水中,通常作為益生元(Prebiotics)被身體利用,又稱為益生素、益菌生,作為益生菌的食物被利用與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供腸道細胞使用,若和益生菌一起給予,可以幫助有益細菌生長,延長益生菌於體內的存活時間。常見益生元如阿拉伯膠、果寡糖FOS、洋車前子、抗性麥芽糊精等。
2.不可溶性(Insoluble)纖維:
一般無法溶解於水中,能在腸胃道中保持結構,幫助維持糞便正常軟硬度,及維持正常的腸道蠕動健康。
- 後生元(Postbiotics):後生元是失去生命活性的微生物和/或微生物的部分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等),也可能包含它的代謝產物在內,有越來越多的與後生元相關研究顯示也與益生菌類似能幫助維護宿主健康,幫助維持腸道健康。
- 吸附性黏土:可以幫助吸收腸胃道內多餘的水分進入黏土內,或是將一些不需要的化合物黏附在黏土表面,再從腸胃道排出體外,如高嶺土(Kaolin)、膨潤土(Montmorillonite)等。
- 麩醯胺酸(L-Glutamine):作為腸道上皮細胞能量來源,能幫助維持腸道黏膜健康,為條件胺基酸,特殊時期容易缺乏,需要額外補充,建議可選擇高純度與醫療等級,並且針對毛孩調整適口性的產品更容易餵食。
- 維生素B9(葉酸)、維生素B12:是維持毛孩正常代謝如細胞更新分化的重要維生素,兩者會共同作用,由於必須從飲食中攝取,在某些情況可能會缺乏,需要額外補充,研究顯示口服補充與針劑補充有相同效果,口服途徑更具便利性,可提供需長期補充的毛孩另一種選擇。
- 草本(Herbs):有些草本成分,能在較複雜且長期狀況時提供腸道營養,如貓爪藤能幫助免疫系統健康,薑能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蘆薈能幫助腸道細胞健康等。
日常中,毛孩家長也可透過以下方式預防腹瀉發生:
- 定期驅蟲與疫苗注射
- 餵食均衡、營養適當的犬用飼料
- 避免餵食人類食物與高脂零食
- 不任意且過於快速的更換飼料,如需換糧,應規劃至少7~14天過渡期
- 為狗狗建立規律作息,降低環境壓力與焦慮
狗狗拉肚子常見問題Q&A大解析
在照護腹瀉中的狗狗時,毛孩家長常會有許多疑問。以下彙整常見問題與建議,協助您更安心處理毛孩的不適情況。
Q1:狗狗拉肚子會自己好嗎?需要馬上看醫生嗎?
部分狗狗腹瀉為短暫性反應,例如突然換糧或壓力引起的輕度腸胃不適,若腹瀉在24小時內結束且無其他症狀,可以先觀察,但如果腹瀉狀況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嘔吐、食慾差、嗜睡、血便等症狀,應立即送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Q2:大便帶血但精神還好,可以先觀察嗎?
不建議再做觀察,出現血便狀況需要立即就醫。無論是鮮紅色血便或柏油狀黑便,皆可能代表腸胃道或其他地方有出血現象,即便精神狀況尚可,仍建議儘速送醫確認出血位置與原因,以免潛藏病灶惡化。
Q3:狗狗拉肚子應該禁食嗎?
一般不建議毛孩家長自行讓狗狗禁食。是否需要禁食應由獸醫師依據病因與臨床狀況判斷,且即使需要,通常也不會建議禁食過久,特別是年幼、年長或有慢性疾病的犬隻,更不適合嘗試禁食。對多數狗狗而言,較合適的方式是採取少量多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並避免高脂肪、刺激性或已知不耐/過敏的成分。同時,也可在獸醫師指導下,補充適合的腸胃道健康營養品,幫助狗狗度過腸胃不適期。
Q4:更換飼料怎麼做才安全?
建議延長轉糧過渡期至1~2週以上,並依照比例循序漸進地更換食物,可降低腸胃不適與腹瀉風險,幫助腸胃道逐漸適應新的飲食。
天數 | 原飼料 | 新飼料 |
第1~3天 | 75% | 25% |
第4~6天 | 50% | 50% |
第7~10天 | 25% | 75% |
第11天起 | 0% | 100% |
Q5:可以給狗狗吃人類使用的止瀉藥嗎?
千萬不可以,請勿自行給予人類的任何藥物,其中有些成分可能對狗狗有害,也可能與其他藥物不相容,進而產生毒性反應。若狗狗需要治療,請帶牠去看醫生,並依照獸醫指示用藥。
細心觀察、及早治療,是守護狗狗腸道健康的關鍵
狗狗拉肚子雖然是很常見的症狀,但其背後的原因可能不單純,隱含潛在健康風險。身為毛孩家長,最重要的是細心的照護與陪伴,從觀察糞便型態、紀錄症狀與病史,到提供易消化飲食與充足飲水,這些日常行動都有助於獸醫師及早診治狗狗的軟便問題,幫助毛孩盡快恢復健康。
寵特寶VETdicate提醒大家,若狗狗拉肚子腹瀉較嚴重、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腹瀉以外的症狀,切勿輕忽或自行用藥,應儘速就醫,透過獸醫師專業且即時的診斷與治療,狗狗才能更快恢復健康,有就醫需求可參考合作獸醫院診所。透過了解腹瀉的原因與知識,以及照護原則,毛孩家長便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降低病情惡化風險,時刻守護毛孩健康,讓狗狗也更加安心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