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心臟病治得好嗎?常見類型、分期症狀、存活率與照護方式

狗狗的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與後天性心臟病

半夜裡,聽見狗狗喘氣聲比平常急促,甚至咳了好幾聲;平常短短的散步路程,狗狗卻累得氣喘吁吁……這些變化,都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狗狗的心臟病在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病情惡化時才被發現。身為毛孩家長,了解心臟病的常見類型、不同階段的表現症狀,才能及早協助毛孩接受正確治療,幫助毛孩維持生活品質。寵特寶獸醫師團隊帶毛孩家長認識狗狗心臟病的常見類型、症狀、分期與治療方式,給予狗狗最關鍵的守護與支持。

狗狗心臟病怎麼發生的?狗狗心臟病的5種常見類型

不論年紀大小、體型差異,都可能發生心臟問題,狗狗的心臟病主要可分為「後天性心臟病」與「先天性心臟病」兩大類:

  • 後天性:因年齡增長導致心臟結構退化或功能變化。
  • 先天性:一出生就有心臟結構問題。

以下介紹5種臨床上最常見的狗狗心臟病類型,從疾病特徵到好發品種,讓毛孩家長有更完整的認識:

1. 二尖瓣瓣膜性心臟病

二尖瓣瓣膜性心臟病是狗狗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病,根據統計,約有一成的犬隻會出現瓣膜退化,而在高齡犬甚至超過六成。大部分的瓣膜疾病都是二尖瓣退化,尤其是在高齡小型犬。其特徵為二尖瓣隨年紀退化,會變厚與鬆弛,無法緊閉造成血液逆流,長期造成左心房與左心室逐漸擴大,最終引起肺水腫。

好發品種:瑪爾濟斯、吉娃娃、博美、查理士小獵犬、貴賓、約克夏、迷你雪納瑞、臘腸犬等小型犬。

2.擴張型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為常見於大型犬的後天性心臟病,其特徵為心臟肌肉變得無力、心臟腔室擴大,導致血液無法有效輸出,造成心輸出量下降,嚴重時可能因心律不整或急性心衰竭而猝死。

好發品種:杜賓犬、大丹犬、拳師犬、聖伯納犬、紐芬蘭犬等大型犬,尤其雄性犬進展更快。

3.開放性動脈導管

開放性動脈導管是狗狗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佔先天性病例約三成。動脈導管為胎兒循環時的重要通道,出生後應自然閉合,若持續開放則會導致肺循環壓力上升,依據導管開放的程度,可能進展成心衰竭。

好發品種:瑪爾濟斯、博美、玩具貴賓、迷你貴賓、比熊、約克夏梗等小型犬。

4.心室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是另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佔先天性病例約一成。由於心臟左右心室間的隔膜未完全閉合,導致血液從左心室流入右心室,增加肺部血流與壓力,進而引發心臟負荷問題。

5. 二尖瓣發育不良

二尖瓣發育不良為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佔比約1.7%。由於二尖瓣先天結構異常,造成瓣膜無法正常關閉,進而產生血液逆流,導致心臟負荷上升。

怎麼知道狗狗有沒有心臟病?認識狗狗瓣膜性心臟病的分期與症狀

美國獸醫內科醫學會(ACVIM)針對最常見的狗狗心臟病「二尖瓣疾病」,分為A到D共4個階段,幫助獸醫師與毛孩家長及早判斷病情,並擬定照護與治療方向。以下為各分期的特徵:

A期:高風險但尚未出現結構異常

屬於高風險族群的狗狗(比如瑪爾濟斯、博美、查理士小獵犬、貴賓等),尚未出現心臟病變、也沒有聽到心臟雜音。雖然尚未出現心臟異常,高風險族群仍建議每年安排一次心臟檢查。

B期:可再細分為B1和B2兩個階段

B1期:已有二尖瓣逆流,但心臟尚未擴大

狗狗已有二尖瓣退化造成的血液逆流,但心臟尚未擴大,也沒有心衰竭症狀。部分狗狗在聽診時可能會聽到心雜音。此階段不用特意改變飲食及用藥,但要避免過度運動與壓力,並定期追蹤心臟狀況。

B2期:心臟擴大達治療門檻,需開始進行藥物治療

狗狗雖然仍沒有心衰竭症狀,但心臟代償負荷已明顯增加,且心臟已擴大到需治療的標準。此階段應積極配合定期心臟超音波、X光檢查,並留意是否有運動容易喘、休息時呼吸變快、頻繁咳嗽等狀況,飲食上可輕度限制鈉攝取,提供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來維持體態。

C期:心臟無法代償,目前或曾出現心衰竭症狀

狗狗在過去或現在,因心臟衰竭出現運動不耐、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咳嗽,甚至昏厥等症狀,此階段除了藥物治療,嚴重也可能需要住院。毛孩家長應準時給予藥物,計算狗狗休息時呼吸次數(Rest Respiratory Rate, RRR,見以下計算方式),並配合日常照護,如限制鹽分攝取、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過度情緒刺激與劇烈運動等,協助狗狗穩定病況,延緩進入D期的時間。

D期:使用標準治療劑量無效的末期心衰竭

狗狗的心臟衰竭已無法靠標準藥物劑量有效控制,常需要更高劑量或多種藥物支持,盡量減緩症狀來維持狗狗的生活品質。

狗狗瓣膜性心臟病會好嗎?狗狗心臟病可以活多久?

狗狗心臟病會好嗎?狗狗心臟病存活率依各期症狀有所不同

狗狗的心臟病,尤其像二尖瓣疾病這類病症,無法完全治癒,使用內科等藥物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病情、延緩惡化」,而不是修復受損瓣膜來「根治疾病」。

目前台灣也有動物醫院與國際心臟外科醫師合作,為狗狗進行修復瓣膜手術,有機會讓心臟重拾功能,大幅延長狗狗壽命。

依據上述心臟病分級,不同階段狗狗的存活時間大致如下:

  • A期:高風險品種狗狗,如瑪爾濟斯、博美、查理士小獵犬等,只要每年定期檢查,就能維持健康生活。
  • B1期:仍可以過著與健康狗狗同樣的生活,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 B2期:約半數狗狗會在2~2.5年內進展到心臟衰竭,若使用藥物治療,可延緩惡化速度。
  • C期:首次發生心臟衰竭後,平均壽命約1年,但個體狀況有差異,嚴重病例可能在幾天內死亡,有些則可在診斷後存活數年。
  • D期:此階段病情已難以用藥物控制,存活期往往僅剩數週至數月,照護重點會從延長壽命,轉向減輕不適與維持生活品質。

狗狗心臟病照護指南:從藥物到生活管理

狗狗心臟病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正確的治療與管理,可以有效延緩病程、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延長壽命。以下整理5大方式:

1.藥物治療

藥物是控制症狀、延緩病情惡化的核心方式。對於B2期狗狗(心臟擴大但未出現症狀),Pimobendan是目前經證實可延緩心衰竭發生的藥物。狗狗心臟病進入C期或D期(心衰竭階段)後,治療會搭配利尿劑減少體液滯留、血管擴張劑降低心臟負荷、強心劑提升輸出血液到全身的效率,減輕心臟壓力與症狀。若狗狗狀況經過獸醫師評估合適,有部分可能考慮二尖瓣修復手術以重建瓣膜功能。

2.飲食管理

  • 控制鈉攝取:減少飲食中鈉的含量,以減緩水分滯留在身體與心臟負擔,避免鈉含量高的零食或主食,並選擇心臟病專用或低鈉飼料。
  • 依個體狀況調整營養比例:根據腎功能、體重與電解質狀況調整飲食比例,例如增加優質蛋白或控制磷攝取。
  • 預防惡病質與體態維持:心衰竭狗狗常出現惡病質而持續消瘦,維持良好體態、維持狗狗穩定進食也是照顧心臟病狗狗重要的一環。
  • 補充必要營養素:心臟病狗也會因利尿劑的使用流失某些營養,如維生素B群等。可選擇有控制鈉含量,並額外添加心臟所需的營養,如牛磺酸和維生素B群等高熱量營養粉,使用拌食的方式加入日常飲食中,不僅可增加優質蛋白與熱量攝取,亦可提供心臟病動物所需的營養成分。
  • 提升食慾與進食意願:家長可以透過加溫食物、調整口感、少量多餐等方式,提升心臟病狗狗的食慾。若想更換飼料、添加高熱量營養粉或保健品等,務必諮詢獸醫師後再執行,避免對病情造成額外負擔。

3.營養輔助

獸醫師可能會建議補充相關營養成分,幫助支持毛孩的心臟健康:

  • 輔酶Q10是天然就存在於身體許多細胞中(包含心臟細胞),是身體的發電站-粒腺體中的物質,為產生能量時必需的輔酶,可幫助維持心肌的健康,但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Q10也是抗氧化物,能幫助抵抗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Q10本身不溶於水,較難吸收,選擇時建議可挑選毛孩專用,且有特別提升吸收率之特殊設計(如奈米化、水溶性處理)。
  • 其他營養成分如肉鹼可幫助運送脂肪酸到心肌細胞,搭配牛磺酸協同提供心肌能量,這些都是獸醫教科書中提到對維持毛孩心臟健康有益的營養。
  • 草本成分如山楂、丹參也能幫助維持心臟的健康,同時可搭配其他抗氧化物,如在心血管系統特別重要的硒等。
  • 心臟的健康管理上可能注意到有流失某些礦物質,如鉀、鎂等,選擇心臟營養品時,可選擇含有心臟病動物所需的複方成分,可由不同面向支持心臟健康。

4.運動與生活調整

輕度心臟病的狗狗仍可適度運動,維持肌肉與體能,但必須避免劇烈活動,例如長時間奔跑或高強度玩耍。對於心衰竭期毛孩,應採取低強度、短時間、多次休息的活動方式,並避免高溫潮濕或寒冷環境,保持居家氣溫適中不劇烈變化。睡覺時可將胸前稍微墊高,有助於減輕呼吸負擔。日常生活中,應減少讓狗狗處於會過於激動的情境場合,如過度吠叫、陌生環境極度緊張、會過度興奮的聚會等,以降低心臟負荷。

5.測量呼吸速率與定期檢查

B1期建議每6~12個月回診檢查心臟超音波、X光、血檢,B2期以上則需更頻繁追蹤。有心衰竭的狗狗,家長應每天監測睡眠呼吸速率、是否咳嗽、食慾狀況、體重變化與用藥時間等,回診時提供紀錄,,獸醫師才能判斷是否需要調整藥物劑量。日常如有嘔吐、食慾下降、精神差、呼吸變快或腹部變大等異常,不要自行加減藥,應盡快與獸醫師聯繫。

如何計算休息時呼吸次數(Rest Respiratory Rate, RRR) ?

休息呼吸速率(RRR)請在狗狗熟睡時計算,建議可用手機錄影30秒,重複播放觀看以計算,呼吸時胸口/肚子一起一伏算一次。錄影30秒得到的次數乘以2即為每分鐘RRR。

RRR可在寵物健康時即開始記錄,多數狗的平常值會落在每分鐘30次以下,當RRR每分鐘大於30次可能是心臟問題的重要指標,也可用於治療心臟病治療時評估情況時的追蹤。

建議每天記錄,若RRR超過每分鐘30 次以上,或次數較平時明顯上升,也應盡快諮詢獸醫師,以檢查確認狗狗的狀況。

從容面對心臟病,寵特寶VETdicate陪你照顧心臟病狗狗

狗狗的心臟病雖然不可逆,但並不代表沒有治療的方式。透過藥物、規律回診與細心照護,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延後進入心衰竭階段,並提升狗狗的生活品質。

寵特寶VETdicate提醒,當狗狗出現咳嗽、呼吸變快、精神變差等心臟病症狀時,切勿拖延或自行判斷,應盡快帶狗狗就診,透過獸醫師診斷,搭配合適的營養支持與生活調整,才能有效穩定病情、延緩惡化。有就醫需求可參考寵特寶VETdicate合作獸醫院診所。當毛孩家長掌握心臟病的徵兆與照護重點,就能為狗狗守住穩定與安心的生活。

延伸閱讀

狗狗失智不等於失去希望:認識狗狗失智症與照顧方法

認識狗狗腎臟病,一文看懂發病成因、常見症狀與照護飲食方式

貓咪口炎會自己好嗎?症狀發展、治療方式與照護建議一次看懂

貓口炎是什麼?常見貓口炎症狀與照護方式一次整理

貓口炎是貓咪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大部分家長往往是在貓咪有口臭、流口水或拒絕進食等症狀,才發現口腔健康出了問題。由於這種疾病具有高度反覆發生的特性,因此不少家長會疑惑:「貓咪口炎會自己好嗎?」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各位毛孩家長,快速瞭解貓口炎發生原因、病程發展、治療方式以及日常照護,幫助家中的貓咪維持口腔健康。

什麼是貓口炎?不能忽視的貓咪慢性口腔問題

貓口炎,正式名稱為「貓慢性齒齦口炎」(Feline Chronic Gingivostomatitis, FCGS),是一種臨床上常見且嚴重的慢性口腔黏膜發炎性疾病,根據文獻,約影響 0.7%至 12%的貓咪族群。其特徵為齒齦與口腔黏膜廣泛的慢性發炎,會出現紅腫、潰瘍和增生等反應,病灶常出現在牙齦、頰側黏膜,典型的病灶位於後口部以及舌頭兩側。

此疾病對貓咪生活品質影響甚鉅,若未能妥善控制,嚴重病例可能因長期疼痛與進食困難,而使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近年研究指出,貓口炎屬於免疫媒介性疾病(immune-mediated disease),其核心與免疫反應異常有關。雖然目前尚無法證實與特定傳染病有直接因果關係,但研究顯示,病毒性感染(尤其是貓卡里西病毒 FCV)、口腔菌叢失衡、牙科疾病、免疫反應異常,以及環境壓力因素,都與疾病的發生有顯著相關。

貓口炎症狀有哪些?初期、中晚期病症表現

貓口炎屬於一種慢性進展的口腔疾病,症狀會隨時間逐步加重:

初期貓口炎症狀

  • 在疾病初期,貓咪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口腔紅腫與牙齦發炎,並伴隨明顯的口臭。
  • 家長常會發現牠們進食速度變慢、偏好較軟的食物,或在進食時出現食物掉落的情形。

中期貓口炎症狀

  • 貓咪的口腔病灶會持續擴大,可能進一步影響到頰側黏膜與口腔後部,形成潰瘍或增生性病變,導致牙齦與黏膜明顯紅腫、潰爛,伴隨持續性的疼痛、流口水、用腳撥嘴巴,以及口腔出血。
  • 疼痛使貓咪無法自行整理毛髮,外觀變得雜亂;同時也會出現活動力下降、社交行為減少等變化。

晚期貓口炎症狀

  • 發炎擴展至整個口腔,甚至舌頭,會分泌過多濃稠且帶有血絲的口水,或是嘴巴無法閉合的情形。
  • 由於口腔疼痛加劇,進食意願大幅降低,進而導致營養不良與體重明顯減輕,嚴重的情況下,若貓咪出現拒食的情形,可能需要餵食管協助進食。
  • 若未能及時控制病情,最終可能陷入病況惡化,嚴重影響貓咪的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得貓口炎?影響較大的4種常見因素

引起貓口炎的核心原因,是過度的免疫反應,貓口炎的本質並非單純的感染,而是一種由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的病態反應 。

目前尚未發現單一病因能解釋貓口炎的發生。此疾病被認為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當貓咪的免疫系統因病毒感染或其他異常出現失衡時更容易發病。儘管已有許多研究探討,但目前仍無法完全釐清其病因。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貓口炎屬於免疫媒介性疾病,主要機制和免疫反應有關,主要涉及病毒性感染(尤其是貓卡里西病毒FCV)、口腔菌叢失衡、口腔牙周疾病,以及環境壓力因素等多重原因所導致。以下幾項因素可能與貓口炎的發生有關聯:

1. 病毒性感染

  • 貓卡里西病毒(FCV):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相關因子,多數貓口炎病例都有檢測到其存在。
  • 貓皰疹病毒(FHV-1):同樣被發現與貓口炎有關,可能會加劇局部發炎反應。
  • 貓免疫缺陷病毒(貓愛滋病毒FIV)、貓白血病病毒(FeLV):會破壞免疫系統,可能影響治療成效。

2.口腔菌叢失衡

細菌菌種如巴斯德桿菌(Pasteurella)和普雷沃菌(Prevotella)常在這些貓咪的牙菌斑中出現。菌群失衡可能與口腔健康問題有關。

3.口腔牙周疾病

許多罹患口炎的貓咪,同時也會有嚴重的牙周病,且發生外部發炎性牙根吸收的機率也明顯較高。所以,治療與控制伴隨的牙周病,是改善口腔發炎、提升治療成效不可或缺的一環。

4.環境壓力因素

研究顯示,相較於單貓家庭,多貓飼養環境中貓口炎的發生率明顯較高,且隨著家中貓隻數增加,每多一隻貓,發病風險會增加70%以上。

貓咪嘴巴臭是貓口炎嗎?快速看懂貓口炎症狀及成因

貓咪口炎會自己好嗎?及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時機

貓口炎不會自行痊癒,即使症狀偶爾減輕,免疫系統持續失衡仍可能導致反覆發作。隨著時間推進,發炎範圍會逐漸擴大,導致口腔疼痛加劇、進食困難,進而出現營養不良與全身性併發症。

因此,及早就醫是關鍵,獸醫師會依病因與病程,規劃包含手術介入內科治療的方式,並搭配疼痛管理與後續照護,有效降低發炎情況及改善生活品質。

1.牙科評估與手術治療

由於牙周病與貓口炎密切相關,牙科檢查與處置是治療的核心,需透過專業的口腔評估及治療程序來進行。

在嚴重病情下,獸醫師可能會依照臨床症狀建議進行部分或全口拔牙:

  • 第一階段治療:通常會先進行部分拔牙,例如拔除前臼齒和臼齒,也同時移除患有牙周病、殘留牙根或牙齒吸收性病變的牙齒。這樣做不僅能減少炎症來源,也能縮短麻醉時間、降低手術風險,讓恢復更順利。
  • 第二階段治療:若在部分拔牙後的 1–4 個月內,症狀仍未明顯改善,獸醫師可能會建議全口拔牙,以全面控制口腔發炎。
  • 研究顯示,在進行部分或全⼝拔除後,約有70-80%的貓咪在症狀上有顯著改善或完全康復;約20-30%的貓咪只有輕微改善或無明顯改善,仍需要搭配內科輔助治療。

2. 內科藥物控制

  • 止痛:在初期或急性發作時,止痛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獸醫師會依情況給予嗎啡類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來緩解口腔不適,許多人類的消炎止痛藥物對貓咪會造成嚴重毒性,切勿自行使用!
  • 免疫調節:有些貓咪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如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部分病例可獲得長期緩解,但必須由獸醫師評估病情後謹慎使用,避免長期副作用。

貓口炎治療與日常預防照護方式

貓咪口炎需要結合臨床治療與日常照護來幫助貓咪恢復健康。經過獸醫師的醫療處置後,家長可以藉由適當的居家照護營養補給,能讓貓咪在長期疾病中保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1.完善居家照護

當發炎狀況持續時,毛孩家長可以嘗試調整日常照護方式:

  • 提供濕食或泥狀食物,減少貓咪進食時的不適
  • 餵食以鼓勵主動進食為主,避免強迫或灌食
  • 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及早發現並處理口腔問題

2.營養補給

若毛孩食慾不佳,進食量不足,可能會逐漸影響身體健康,可以配合獸醫師指示,配合多種餵食方式來適度補充營養。

  • 提供高熱量、易消化的貓咪專用高熱量營養粉,讓貓咪容易攝取,幫助補充貓咪攝取不足的熱量和營養,粉末可配成多樣的餵食方式(如液態、粉狀加原本的食物或做成軟質的小球狀),找到貓咪最能接受的進食方式來幫助減少進食壓力。
  • 研究顯示,口腔內局部使用乳鐵蛋白可協助維持貓咪的口腔健康,小分子乳鐵蛋白,有相關研究支持在貓咪口腔健康的幫助。乳鐵蛋白是天然存在於動物體內,在免疫系統抵禦外來物的第一道防線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選擇從天然牛乳中萃取,並經特殊製程處理過的小分子乳鐵蛋白噴劑或凝膠形式,幫助維持貓咪口腔健康。噴劑的優點是噴灑範圍可到口腔後部,若貓咪對噴劑聲音較敏感,也能選擇凝膠形式方便給予。因為其純天然,局部應用於口腔內,被毛孩吞入或舔食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 近年的熱門成分,由酵母萃取的葡聚醣 β-glucan被發現可輔助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轉,也被美國列為GRAS安全營養補充品成分,可長期使用。在購買時可選擇有低敏純化的配方,讓對酵母過敏的毛寶貝也可以安心食用。在毛孩需要注意維持免疫抵抗力的時候可以經醫師建議補充。
  • 需特別注意,營養補充品無法取代治療,仍然需要配合獸醫師持續追蹤與治療。

貓口炎常見疑問解答

Q1:口腔清潔不佳才會導致貓咪口炎發生嗎?

口腔清潔不佳雖然會導致牙周病,但貓口炎並不是單純由牙齒不乾淨所造成的,這是一種免疫介導的慢性疾病,與病毒感染、菌相改變和免疫系統失衡都有關,因此不能僅歸因於牙齒清潔問題。

Q2:是不是刷牙就可以預防貓口炎了?

日常刷牙確實有助於降低牙菌斑與牙周病的風險,對維持口腔健康非常重要,但貓咪口炎的發生不只與口腔清潔有關,還有許多因素導致。因此,刷牙可以降低部分風險,但並不能完全避免口炎的發生。

Q3:貓咪拒吃乾飼料就是得了口炎嗎?

不一定。拒吃乾飼料可能是因為牙齦發炎、牙齒疼痛或其他口腔疾病,甚至消化道或是全身性疾病影響。口炎會造成進食困難,但僅憑這個症狀無法確定疾病,仍需透過獸醫師詳細檢查才能判斷。

Q4:拔牙真的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嗎?

拔牙是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手術治療方法之一,對於牙周病引發的貓口炎症狀,能夠有效減少持續性的發炎刺激。但治療方式並不僅限於拔牙,還可能需要搭配止痛藥、消炎藥、免疫調節藥物以及營養支持,才能全面管理與照護。

Q5:如果不治療,會對貓咪造成什麼影響?

若不進行治療,口炎會持續惡化,導致嚴重疼痛、進食困難與體重下降,進一步造成營養不良與免疫力下降,長期下來可能會出現全身性併發症,逐漸影響生活品質。

積極面對貓口炎,及早就醫是對貓咪最好的照護選擇

貓口炎是一種慢性且不會自行痊癒的疾病,若延誤治療,將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建議毛孩家長一旦察覺貓咪有進食困難、口腔疼痛或異常行為,應及早帶至專業獸醫院所檢查,讓醫師能及時介入,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若想尋找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完整的診療資源,推薦寵特寶VETdicate合作的專業醫療院所,為貓咪提供合適的治療規劃與照護建議,協助牠們在疾病中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除了醫療治療外,日常照護與營養補充同樣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推手,唯有專業醫療與家庭照護相輔相成,才能幫助貓咪盡快恢復健康。

延伸閱讀:

口腔健康小教室

貓咪眼睛紅又鼻涕多?貓皰疹病毒與貓鼻氣管炎症狀、治療及預防全解析

貓咪眼睛紅鼻涕多?貓皰疹病毒與貓鼻氣管炎症狀、治療及預防解析

貓咪出現眼睛紅腫、鼻涕不停、連續打噴嚏時可能是貓皰疹病毒作祟

當貓咪出現眼睛紅腫、鼻涕不停、連續打噴嚏時,許多毛孩家長第一個直覺是「貓咪感冒了」。事實上,這些症狀的常見元兇,往往是貓皰疹病毒,這種病毒除了影響呼吸道與眼睛,還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時反覆發作,讓貓咪生活品質下降。那麼,貓皰疹病毒會持續多久?要怎麼治療與預防呢?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在本文全面解析症狀病程治療方式日常照護重點,並解答診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幫助毛孩家長更好地守護毛孩健康。

什麼是貓皰疹病毒?貓咪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在貓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皰疹病毒(FHV-1)是最常見、也最容易反覆發作的病原之一,其他常見病原還包含:貓卡里西病毒(FCV)、披衣菌、黴漿菌、博德氏菌和鏈球菌等,這些病原常彼此混合感染,共同引起貓感冒的症狀,也稱為貓鼻氣管炎(Rhinotracheitis)

貓皰疹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透過打噴嚏、唾液或眼鼻分泌物中的飛沫,以及接觸受污染的食器、玩具傳播。病毒會感染貓咪的眼結膜、鼻腔及氣管上皮,造成打噴嚏、鼻分泌物、結膜紅腫、角膜潰瘍等症狀。急性發病通常在10~14天內緩解,但部分貓會留下慢性上呼吸道及眼睛症狀。若合併其他病原感染時,還可能會出現口腔潰瘍、齒齦炎與結膜水腫等症狀。

根據研究指出,有八成被感染的貓咪,病毒會潛伏於三叉神經節內,讓感染的貓會成為終生帶原者,並可能因緊迫造成免疫力下降而復發,也有大約一半會持續具有傳染力、可能感染其他貓咪。所有年齡的貓咪都有可能感染,其中幼貓、老貓或免疫力較弱的貓咪風險更高。

感染後大約 24 小時,貓咪就可能開始排放病毒,並持續 1~3 週。貓皰疹病毒雖然怕高溫,但在低溫下能存活很久,在 25°C 的環境中甚至可維持約一個月的感染力,因此環境清潔非常重要,市面上的清潔劑多半足以破壞病毒活性。

貓皰疹病毒與鼻氣管炎症狀

為了幫助毛孩家長更清楚辨識病情變化,以下將貓皰疹病毒與鼻氣管炎相關的臨床症狀整理為 5 大類型:

1.呼吸道症狀

  • 打噴嚏、鼻塞、鼻炎
  • 鼻腔分泌物:初期可能只是水狀,後期可能會變黃、變濃,甚至帶血。
  • 咳嗽:若感染下呼吸道,可能出現支氣管炎和肺炎等。

提醒:呼吸道症狀可能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可能影響精神、食慾或導致呼吸困難,當貓咪出現呼吸道症狀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2.眼部症狀

  • 結膜炎:結膜充血變紅,眼睛有分泌物,導致貓咪頻繁眨眼或搔抓眼睛。若合併披衣菌感染,會出現單側或雙側結膜水腫。
  • 角膜潰瘍:角膜表面出現淺層或深層傷口,造成疼痛。
  • 基質性角膜炎:病毒復發時,可能進展成慢性、免疫媒介疾病,造成角膜水腫與發炎,嚴重會影響視力。
  • 其他:可能與嗜酸性球性角膜炎或葡萄膜炎有關。

提醒:眼部症狀若未及早處理,可能導致視力受損,建議及早就醫。

3.全身性症狀

  • 發燒:免疫反應造成體溫升高。
  • 沉鬱、嗜睡:活動力下降、愛躲起來、不願與人互動。
  • 食慾下降、厭食:因為鼻塞、嗅覺受損或身體不適,導致進食量減少或完全不進食。

提醒:若出現以上全身性症狀,應立即就診。尤其是幼貓或免疫力差的貓咪,若有全身症狀,要特別警覺。

4.慢性症狀

  • 慢性鼻炎或鼻竇炎:急性期後仍可能因病毒潛伏導致鼻道反覆發炎。
  • 鼻骨破壞、結構變形:嚴重或長期的慢性炎症可能侵蝕鼻腔結構,造成永久性變形與功能障礙。
  • 持續鼻分泌物:可能呈膿樣甚至帶血,常與細菌二次性感染有關,需長期控制。
  • 慢性眼睛問題:進展成眼睛免疫媒介性疾病。

提醒:慢性鼻炎指鼻腔間接或持續發炎超過四周,可能與慢性感染合併其他結構性問題,或局部不當免疫反應有關,這類問題不容易治療,需有耐心並與獸醫師持續的配合,以改善貓咪狀況。

5.其他非典型症狀

  • 皮膚潰瘍:多出現在鼻部與臉部。
  • 口腔潰瘍:常見合併卡里西病毒導致口炎與齒齦炎。但皰疹病毒有時也會引起。
  • 神經系統異常(極罕見):部分文獻提到可能會影響神經,但臨床上發生機率低。
  • 肺炎及病毒血症:在幼貓可能造成原發性肺炎及病毒血症,引發全身性症狀及死亡。

提醒:這些症狀雖不常見,但一旦發生,病情多半嚴重且進展迅速,需緊急醫療處置。

貓皰疹病毒多久會好?症狀緩解不等於真正痊癒

多數感染的貓咪在2週內症狀會逐漸改善,然而,病毒不會被完全清除,仍會潛伏在貓咪體內的神經節中,這代表貓咪表面看似康復,實際上仍是病毒攜帶者。在壓力、其他疾病、泌乳或環境改變等情況下再次復發,即使症狀輕微,仍然會影響到生活品質,也可能傳染給其他貓咪。

因此,貓皰疹病毒並無法「痊癒」。不過,透過減壓營養支持定期注射疫苗良好的日常照護,大多數貓咪仍能維持穩定健康的生活。

貓皰疹病毒及鼻氣管炎治療怎麼做?3種常見治療方式

貓皰疹病毒無法根治,但居家照護做好可以預防繼發感染

貓皰疹病毒感染後雖然無法根治,但大多數貓咪在適當治療下,仍能降低症狀復發風險。治療以緩解症狀與降低復發風險為主,以下說明3大治療方向:

1.支持療法

  • 補充輸液:許多生病的貓咪會因嗅覺喪失及口腔潰瘍而食慾不振等,導致脫水、離子流失與體力下降,此時獸醫師可能會以輸液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 維持進食:進食對貓咪非常重要,提供溫熱、適口性佳的食物,必要時使用食慾促進劑,幫助貓咪恢復進食。若完全不進食,應依據獸醫師評估建議進一步使用餵食管餵食。
  • 營養補充:若進食量擔心不足,可選擇專為貓咪專門設計的高熱量營養粉。由於熱量密度高,因營養完整的可以做為當日完整營養來源,或少量拌食增加營養攝取,並提供符合較貓咪營養的充足蛋白質。其半元素配方較易消化吸收,粉狀劑型也能靈活運用,可拌入主食、加入溫水調成泥狀或製成小球餵食,幫助食慾下降的貓咪補足熱量與營養。

2.用藥治療

  • 對症治療:依據貓咪的臨床症狀,獸醫可能會給予抗生素抗病毒藥、干擾素或免疫刺激劑等。
  • 呼吸道照護:針對呼吸道採取噴霧治療,幫助分泌物溶解並維持呼吸道濕度,使呼吸順暢。鼻腔分泌物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並塗上凡士林避免分泌物黏附在鼻孔周圍。
  • 眼部治療:依照獸醫師評估,可能使用外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藥水、眼藥膏或潤滑眼膏。若變成慢性問題,需要定期追蹤,確保角膜健康。

3.環境維護

貓皰疹病毒常在壓力或生病時再度活化,因此需維持良好照護環境以降低復發風險:

  • 減少貓咪壓力源(例如陌生人、搬家或長時間獨處)。
  • 保持環境清潔通風,避免群養擁擠。
  • 分隔健康與感染貓,避免交叉傳染。

貓皰疹病毒如何預防與減少復發?

1.接種疫苗

貓皰疹病毒疫苗是核心疫苗,所有的貓都應該接種。幼貓建議依照國際貓科醫學會建議接種疫苗,並定期補強;成年貓若經常外出、生活在多貓環境或曾復發,也建議定期追加疫苗。定期接種疫苗雖然無法完全預防感染,但能減少病毒排放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建議與獸醫師討論合適的接種時程,是幫助貓咪維持健康、避免頻繁復發的重要關鍵。

2.減少緊迫

貓感染皰疹病毒後,緊迫容易導致復發,因此需注意減少貓咪的壓力。保持穩定作息與環境,避免搬家或頻繁變動,並提供安全藏身處。多貓家庭應確保資源充足,避免衝突。日常互動需溫和,依貓咪喜好給予陪伴或獨處。透過玩具與攀爬架豐富環境,有助於減少緊迫與維持活力。

3.補充營養素

獸醫師也可能會建議在日常照護中,給予相關營養來幫助皰疹病毒貓咪照護。最常見的是以國內外在臨床廣泛使用的離胺酸L-Lysine,選擇時應選用高純度且劑量達到文獻建議的,也可考慮選擇搭配靈芝、阿拉伯半乳糖免疫健康相關營養的複合配方。另外,選擇設計成液態劑型的產品,不僅方便定量,也能讓餵食過程更加簡單方便,讓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更輕鬆地提供營養支持與照顧貓咪。

4.呼吸道相關草本

就跟我們在需要時可能會選擇喝養身茶一樣,有一些特殊的草本成分也常被用於動物的呼吸道日常保健。金銀花、黨參與黃芪等植物,是可以作為呼吸道調養、免疫力與健康狀態維持的輔助選擇。

提醒家長,營養補充與草本選擇應在獸醫師的建議下進行,避免自行增加或更改使用方式。除了營養支持外,提供安穩的環境、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持續的醫師追蹤,也是維持貓咪健康的重要關鍵。

貓皰疹病毒常見問題

Q1:貓皰疹病毒會傳染人或其他貓嗎?如果家中有多隻貓或狗,要怎麼隔離?

貓皰疹病毒只會感染貓,不會傳染給人或狗,但在貓與貓之間具有高度傳染力。主要經由飛沫(打噴嚏)、眼鼻分泌物或共用物品(如食碗、水碗、貓砂盆)傳播。

如果家中有多隻貓,建議將感染的貓咪安置在獨立房間,並使用專屬餐具與貓砂盆。接觸後務必洗手、換衣,避免無意間傳染給其他貓,並使用對寵物友善的消毒劑,定期清潔貓咪接觸的物品與環境。

Q2:貓皰疹病毒會自己好嗎?感染後多久貓咪會痊癒?

嚴格來說,貓皰疹病毒並不會真正痊癒,而是進入潛伏狀態。感染後的急性症狀如打噴嚏、眼睛紅腫、鼻涕分泌物,多數貓咪通常會在2週內逐漸緩解,不過這並不代表病毒已經完全清除。

貓皰疹病毒會長期潛伏存在於神經系統中,即使症狀消失,貓咪仍可能因為壓力或其他導致免疫力低下的狀況,未來再次出現症狀,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貓咪會「反覆感冒」。

透過適當的日常照護、環境穩定與獸醫師建議的疫苗計畫,搭配相關營養的補充,多數貓咪仍能過上健康及穩定的生活。

Q3:為什麼貓咪會再次發作?

貓咪感染貓皰疹病毒後,即使症狀消退,病毒並不會完全消失,而是進入「潛伏狀態」。平時可能毫無異狀,但當貓咪遇到某些刺激例如搬家、氣候劇變、環境改變、與新貓接觸、生病或接受某些藥物(像是免疫抑制劑)時,這些狀況都可能讓潛伏的病毒再次被活化,導致症狀再度出現。

這種復發現象在壓力較大或免疫力低下的貓咪身上尤其常見,因此穩定的生活環境與良好的日常照護,對於降低發作機率非常重要。

Q4:一定要打疫苗才能預防嗎?

雖然疫苗無法讓貓咪完全避免感染貓皰疹病毒,但它仍是目前預防發病、減輕症狀與降低傳染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換句話說,不打疫苗的貓咪不一定會感染,但一旦接觸到病毒,發病的風險與嚴重程度都較高。

幼貓應該依照時程完成基礎疫苗接種;成貓則視生活習慣與接觸風險,定期追加疫苗。尤其在群養、多貓家庭或經常外出的貓,更應規律施打。與獸醫師討論適合家中貓咪的疫苗計畫,是幫貓咪們減緩症狀與降低復發機率的積極做法。

Q5:貓咪看起來很不舒服,如何幫助牠緩減不適?

當貓咪因皰疹病毒感到不適時,除了遵循獸醫師的醫囑,給予相關治療之外,家長在家也能提供日常照護來幫助貓咪舒緩生病的不舒服:

  • 適度清潔鼻孔及眼睛周圍分泌物,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環境煙塵與刺激氣味加重呼吸道不適。
  • 食慾下降時,提供容易入口與適口性佳的食物,可選擇貓專用高熱量營養粉,增加熱量與所需的營養,並確保水分攝取充足。
  • 可根據獸醫師建議補充對免疫、呼吸道與眼睛健康有幫助的營養成分,並維持安靜規律的生活環境以減少壓力。

若觀察到症狀惡化、分泌物明顯增加、精神或食慾持續下降,仍應盡快就醫,並讓獸醫師評估是否需調整治療方式。

貓咪感冒症狀反覆難解?寵特寶VETdicate陪你對抗貓皰疹病毒

貓皰疹病毒是貓咪常見且容易反覆發作的呼吸道疾病,不僅會引起打噴嚏、流鼻水、結膜炎,還會降低貓咪的生活品質。身為毛孩的守護者,細心觀察症狀,給予穩定環境與合適的營養支持,是照顧貓咪的關鍵。

寵特寶VETdicate提醒,若貓咪出現眼睛紅腫、持續打噴嚏或精神明顯下降時,切勿輕忽或自行處理,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協助。有就醫需求可參考寵特寶合作獸醫院診所,透過早期發現與正確照護,讓貓咪在貓皰疹病毒潛伏期間也能擁有穩定生活。

延伸閱讀:

貓咪咳嗽別輕忽!認識貓咪氣喘風險、症狀與照護方式

貓咪拉肚子怎麼辦?常見成因、照護方式、送醫關鍵時刻一次看

狗狗氣管塌陷是什麼?常見成因、症狀與居家照護一次整理

狗狗咳嗽像鵝叫?家長一定要知道的狗狗氣管塌陷症狀大揭密!

你是否曾經聽過狗狗咳嗽時發出像「鵝叫聲」或「豬叫聲」的聲音?這也許不是單純的喉嚨不適,而是狗狗氣管塌陷發生的警訊。狗狗氣管塌陷是一種慢性疾病,隨著病情惡化,可能導致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發現、控制與照護非常重要。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大家全面認識狗狗氣管塌陷症狀成因治療方式等知識,以及幫助狗狗氣管塌陷舒緩的日常照護方法,讓發病的狗狗有更舒適良好的生活品質。

為什麼狗狗咳嗽會有鵝叫聲?狗狗氣管塌陷的隱形危機

狗狗氣管塌陷(Tracheal Collapse)是一種常見於小型犬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因為氣管內部的軟骨環失去原本的支撐力,變得鬆弛或扁平,導致氣管管腔變窄,空氣通過不順暢,就會出現咳嗽、喘鳴甚至呼吸困難,最典型的症狀是發出如鵝鳴般或類似豬叫的呼吸聲,尤其在運動、興奮或拉扯項圈時症狀加劇。由於氣管塌陷為不可逆的疾病,若未及早控制,病情逐漸惡化,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狗狗氣管塌陷發病原因:先天結構脆弱加上環境因素影響

目前氣管塌陷的確切成因尚不明確,一般推測與遺傳或慢性發炎有關,大部分為先天氣管結構脆弱,再加上後續的呼吸道發炎或其他不良因素,就更容易惡化,導致氣管逐漸塌陷。小型犬種容易隨著年紀變大而發生氣管軟化,容易隨呼吸變形,因此疾病通常好發於中老年的狗狗,再加上環境影響,如生活習慣或健康狀況惡化,增加氣管的壓力或引發發炎反應而開始出現咳嗽,了解這些原因狀況,才有助於在日常生活中防範與照顧。

小型犬的遺傳體質

氣管塌陷在小型犬類中最為常見,由於這些犬種基因遺傳因素,氣管先天支撐力不足,隨著年齡增長,無法長期維持氣管的穩定形狀,氣管塌陷的風險也會增加。

常見的高風險品種如約克夏、博美犬、貴賓犬、吉娃娃和馬爾濟斯等,通常在犬隻在年輕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多數會在中年後,因為某些額外因素惡化,逐漸表現出慢性咳嗽或鵝鳴聲。

環境與健康問題加速氣管惡化

原本小型犬的氣管就相對脆弱,若加上外部危險因子影響會使病情惡化,氣管也會因受到持續物理刺激或發炎,造成黏液分泌增加也會讓咳嗽程度更嚴重。

需要留意的疾病及環境等影響因素如下:

  • 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管炎或支氣管炎
  • 犬傳染性呼吸道疾病
  • 心臟衰竭或擴大壓迫到氣管
  • 肥胖造成呼吸道壓力增加
  • 空氣中的刺激:如長期暴露於香菸、煙霧、灰塵污染
  • 麻醉插管造成的氣管刺激

小型犬常見的隱形呼吸道危機,狗狗氣管塌陷原因、診斷與照護全解析

狗狗氣管塌陷症狀有哪些?毛孩家長需要知道的症狀表現

狗狗氣管塌陷的臨床症狀主要來自於氣道狹窄與呼吸受阻,由於疾病是屬於不可逆的慢性疾病,早期表現可能僅是偶爾咳嗽,但隨著病程惡化,會逐漸發展成頻繁咳嗽、呼吸困難,甚至導致缺氧。毛孩家長一旦發現這些異常跡象,就可以帶狗狗到動物醫院進行檢查,在狀況還不嚴重時介入,更容易進行檢查並延緩惡化。

  • 慢性、間歇性的咳嗽:像鵝鳴或豬叫的咳嗽聲,是最常見的症狀,常在興奮、運動、拉扯項圈時加重
  • 冬天與夏天咳嗽加劇:在天氣變化大時咳嗽會變得更頻繁、更劇烈。
  • 呼吸困難:輕微時出現喘鳴或呼吸費力,嚴重時可能因氣管阻塞導致明顯呼吸困難,因缺氧而舌頭發紫(發紺)。
  • 暈厥或虛弱:當缺氧嚴重時,狗狗可能突然倒地或出現虛弱情況。

狗狗氣管塌陷怎麼診斷?臨床採多元檢查方式判定

狗狗氣管塌陷的症狀如咳嗽、喘鳴等狀況,常與其他呼吸道或心臟疾病混淆,因此正確診斷需要多項檢查配合。若懷疑罹患氣管塌陷疾病時,獸醫師會先透過觸診及X光來檢查,若有其他疾病或是需要精確判斷時,也會使用其他檢查方法來評估氣管整體狀況,並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1.理學檢查

獸醫師會先從外部觀察與觸診著手,從比對狗狗在休息與活動後的呼吸狀態,觀察是否有異常喘鳴或咳嗽。透過頸部輕壓氣管,檢測其敏感度並推測氣管是否存在脆弱或塌陷的可能。不過觸診無法深入胸腔內部,因此僅先初步判斷頸部是否有塌陷狀況,還是需要其他檢查輔助才能確診疾病。

2.靜態X光

部分氣管塌陷可透過頸部和胸腔的靜態X光片檢測來判定,塌陷會隨呼吸動態改變,通常需抓準狗狗吸氣、吐氣的影像時機,以呈現氣不同時期的輪廓,幫助獸醫師評估是否出現局部狹窄或塌陷情況。

3.動態連續攝影(透視攝影,Fluoroscopy)

若要較準確還原塌陷的時間點與嚴重程度,可以利用動態連續攝影記錄狗狗呼吸時的氣管變化。動態連續攝影是一種「會動的X光」。檢查時,狗狗會在低劑量X光下連續攝影,醫師可以即時看到氣管隨著吸氣、吐氣甚至咳嗽的變化。這和一般靜態X光不同,它能清楚顯示塌陷的時間點、位置與嚴重程度。

有時候,醫師會在檢查過程中輕輕刺激或誘發狗狗咳嗽,以便更明確觀察氣管在咳嗽時的狀態。這個檢查屬於非侵入性,不需要麻醉,一般來說對狗狗負擔相對小。

4.支氣管內視鏡

當體型較小的犬隻,X光攝影無法顯示足夠細節時,支氣管內視鏡能讓醫師直接檢視氣管內壁的狀況,包含顏色、彈性、分泌物多寡等,甚至能同時檢查喉頭或軟顎是否異常。不過,這項檢查需全身麻醉,因此會事先評估狗狗的麻醉風險。

5.氣管沖洗

氣管沖洗並非直接診斷氣管塌陷的方法,而是透過採集氣管痰液分泌物進行培養或細胞學檢查,以確認是否有感染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這項檢查通常會與支氣管內視鏡搭配進行,同樣需要麻醉安全的考量。

狗狗氣管塌陷怎麼辦?循序漸進的治療方式

狗狗氣管塌陷屬於不可逆的慢性疾病,無法靠單一方法徹底解決,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控制症狀、減輕不適並維持生活品質。治療方式會依病情嚴重程度而不同,輕度患者多以生活管理與藥物為主,而重度或對藥物反應不佳的狗狗,才可能需要考慮手術介入。

治療方式1:內科藥物治療

獸醫師通常會先建議以內科治療作為第一線方式,透過藥物來控制症狀與維持穩定。可能會使用的處方包含支氣管擴張劑、止咳藥、化痰藥和抗發炎藥物等,來幫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減輕氣道發炎,以及降低呼吸壓力。也會需要由家長協助狗狗控制體重,注重生活環境的維護,因內科治療的目的不在於治癒,而是讓狗狗能更舒適地呼吸,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治療方式2:外科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改善呼吸狀況或狀況相當急迫時,就會需要考慮手術介入,隨著技術精進,手術治療方式也衍伸出更多的選擇機會。

  • 傳統人工氣管環:手術過程較為繁瑣,必須經過重要的血管與神經,對周圍組織的破壞影響較大,需要較長恢復時間。此外,這種手術方式僅適用於頸部塌陷部位。
  • 新型氣管支架:經口腔進入,結合動態X光定位輔助,將壓縮的支架置入氣管患處後,展開支撐塌陷部位。此手術時間短,對於狗狗術中的傷害較小,且術後狗狗可迅速改善呼吸。

然而,2種手術方式,使用的氣管支架仍屬外來物,術後需嚴密監控狗狗身體狀況,獸醫師可能會評估並建議須要搭配藥物一起控制。一般而言,大部分患病狗狗為老年犬,手術後也有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因此能先靠藥物與生活管理維持穩定狀態,真正到嚴重程度再評估是否需要手術介入。家長應與獸醫師緊密合作,根據病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改善狗狗的呼吸功能與生活品質。

幫助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與居家照護保養

氣管塌陷除了依靠藥物或手術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照護同樣重要。良好的生活習慣管理以及適當的營養補充能夠幫助減少呼吸道負擔,並讓狗狗維持穩定狀態。

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1:維持理想體重

中老年的狗狗肥胖問題是相當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尤其肥胖會增加呼吸道壓力,使呼吸更加困難。症狀控制不佳的狗狗需依照獸醫師建議,控制飲食與運動,幫助維持適當體態,減輕氣管的負擔。

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2:減少呼吸道刺激

空氣中的煙霧、灰塵和香氛產品等都可能導致呼吸道刺激,引發咳嗽或呼吸不適,造成疾病惡化。建議毛孩家長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吸菸,同時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以降低呼吸道可能的刺激。

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3:避免壓迫氣管

使用項圈容易造成頸部壓力,加重氣管塌陷症狀,日常外出應改用胸背帶,避免頸部受到拉扯,同時減少毛孩過度興奮或激烈運動增加的呼吸負擔。

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4:適當環境管理

溫差過大、潮濕或過度激動的情境,都可能讓狗狗的呼吸變得困難,毛孩家長須留意避免在炎熱氣候下長時間活動,或在冬季冷氣團來臨時注意保暖,讓狗狗保持安靜舒適的環境,以降低呼吸困難發生的機會。

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5:營養保健品補充

對於反覆性或長期的呼吸道保健,獸醫師可能會建議補充相關的營養或草本成分來幫助毛孩。

毛孩的呼吸道健康與肺部運作有關,肺部之氣充足,能幫助順利排出體內廢氣,並將新鮮之氣納入體內,研究顯示相關的草本營養,例如當歸、陳皮、五味子、薑和甘草等,這些草本營養不僅天然、溫和可以長期使用安全,建議寵物家長要選擇由獸醫師所設計且於臨床上使用確認的草本組合配方營養保健品,不同草本的組合與使用量可能適合不同的健康情形,經由獸醫師把關,且以五行養生的角度切入,才能好好地幫助毛孩正常呼吸納氣、維持充足肺氣與呼吸道健康。每日少量適度地加入毛孩日常照護中,從天然營養面幫助毛孩保養呼吸系統健康。

狗狗氣管塌陷舒緩方法6:定期追蹤與獸醫師合作

氣管塌陷屬於不可逆的慢性疾病,病情有可能因其他疾病(如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而惡化,因此需要長期追蹤病況。提醒毛孩家長配合獸醫師的建議,進行定期檢查與用藥,並隨時觀察狗狗是否出現咳嗽惡化、呼吸困難或舌頭發紫等警訊,若出現這些狀況,則需立即就醫。

對抗狗狗氣管塌陷,寵特寶VETdicate陪伴走過長期照護之路

狗狗氣管塌陷雖然無法完全治癒,但若能及早診斷並配合治療與日常管理,大多數狗狗仍能過著穩定而舒適的生活。寵特寶VETdicate提醒家長,最重要的是理解這是一場需要長期照護的健康狀況。除了配合獸醫師治療與定期檢查外,關心與細心陪伴,都是維持狗狗生活品質的關鍵。當病況有變化時,請隨時至寵特寶VETdicate合作獸醫院就診,只要持續用心照顧並與獸醫師保持溝通,多數狗狗都能陪伴在家長身邊,繼續享受日常的快樂時光。

延伸閱讀

狗狗關節炎影響行動?掌握3階段症狀、引發原因與照護關鍵

呼吸道健康小教室

貓咪咳嗽別輕忽!認識貓咪氣喘風險、症狀與照護方式

貓咪咳嗽是貓咪氣喘的症狀之一

當貓咪突然出現咳嗽、呼吸急促或喘鳴聲時,毛孩家長必須提高警覺,這些可能是貓咪氣喘的徵兆。若沒有及早辨識與正確治療,隨疾病進展,可能出現發作時呼吸困難與呼吸道不可逆的傷害。寵特寶獸醫師團隊將帶毛孩家長認識貓咪氣喘的常見原因、症狀表現與應對方式,並整理出在診間貓咪氣喘最常關心的問題,幫助毛孩家長更快理解、及時行動,守護貓咪的呼吸道健康。

貓咪氣喘是什麼?

貓咪氣喘是一種下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當支氣管長期處於敏感狀態時,會導致呼吸道變窄,使呼吸變得困難。典型症狀包含反覆咳嗽、呼吸急促、喘鳴聲,嚴重時甚至可能因急性呼吸困難而需要緊急治療。研究顯示,約有1~5%的家貓可能罹患氣喘,確診年齡多落在4~5歲,但許多貓咪在此之前就已出現慢性咳嗽或呼吸異常。由於臨床表現容易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因此需要透過專業檢查才能確診。

貓咪為什麼會氣喘?認識貓咪氣喘原因

目前臨床上仍無法確定貓咪氣喘的根本原因,但普遍認為多數貓咪氣喘與環境中的過敏原或刺激物有關。常見的誘發來源包括貓砂粉塵、二手菸、香水、空氣清新劑、地毯清潔劑、含香精的清潔用品,以及黴菌孢子或精油揮發物等。有些貓咪也會對花粉、草類或蟎蟲過敏,甚至會隨季節變化而有症狀加重的情況。

這些貓因為免疫系統過度敏感,導致呼吸道在吸入這些過敏原或刺激物質時,免疫細胞聚集在呼吸道,而這些免疫細胞會釋放出許多發炎物質,使支氣管壁累積黏液、失去彈性,導致呼吸道越來越窄,氣喘也就容易反覆發作並逐漸加重。由於過敏檢測的結果並不一定與貓咪實際出現的症狀相符,因此仍需要依靠貓咪過去完整的病史與獸醫師的判斷,才能確認病情。

貓咪氣喘的症狀有哪些?4個不能忽視的重要症狀

貓咪氣喘的症狀可能從輕微咳嗽,到嚴重的口腔黏膜呈現缺氧的紫色,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以下整理4個重要的症狀,幫助家長掌握徵兆,及早辨識異常並爭取治療時機。

1.咳嗽

貓咪氣喘最典型的症狀是反覆咳嗽。需要注意的是,咳嗽頻率並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輕重,有些貓雖然偶爾才咳一次,呼吸道卻可能已經長期發炎。

然而,咳嗽在外觀行為上常被誤以為是嘔吐。咳嗽時,貓咪多會呈現頭部下壓、頸部伸直、前肢下蹲的姿勢;而嘔吐時,則會伴隨明顯的腹部劇烈收縮。若家長難以判斷貓咪到底是咳嗽還是嘔吐,建議可以先錄影並記錄發生當下的環境與情境,提供給獸醫師參考,以利正確診斷。

2.呼吸困難

氣喘發作時,貓咪的呼吸會明顯變得急促,有時甚至必須張開嘴才能吸氣。這種狀況代表呼吸道嚴重收縮,空氣進出不順,會讓胸口與腹部用力起伏。部分貓咪會在運動後特別喘,呼吸費力。雖然偶爾一次的呼吸急促可能不易察覺,但如果頻繁出現呼吸困難,尤其伴隨張口呼吸,代表病情可能相當嚴重,需要立即就醫。

3.活動力下降

氣喘不只影響呼吸,也會讓貓咪的日常活動受到限制。當呼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貓咪因為身體的不適,會自動降低活動量,看起來不像以前那麼愛玩,甚至稍微追逐或跳躍就顯得容易累或喘,部分貓咪會減少爬高或奔跑。

4.牙齦發紫

當氣喘發展到嚴重階段,呼吸道的阻塞會造成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不足,這時貓咪的牙齦和口腔黏膜可能由粉紅轉為藍紫色,稱為發紺。這是急性缺氧的警訊,代表身體無法獲得足夠氧氣,屬於危及生命的徵兆。當毛孩家長發現家中貓咪呼吸困難且牙齦顏色異常,若家裡有氧氣瓶或製氧機,請立即提供貓咪高氧環境,並盡快送醫治療,否則可能導致窒息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要注意的是,多數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的貓咪並不會出現發燒症狀,且食慾和進食習慣可能與平常相同。也因此,一旦出現呼吸異常,即使沒有出現發燒或厭食,毛孩家長還是要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

貓咪氣喘怎麼辦?從4大面向掌握對症照護

吸入型類固醇是治療貓咪氣喘的方式之一

貓咪氣喘通常無法完全治癒,屬於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治療目標在於減少氣喘的發作與緩解症狀,並能維持毛孩的生活品質。治療照護方式可從以下4大面向進行:

1.急性發作處理

當貓咪氣喘急性發作並導致呼吸困難時,必須立即送醫。常見表現包括張口喘氣、牙齦發紫,這些都是缺氧的危險徵兆。獸醫師會優先給予氧氣治療,讓貓咪休息、穩定呼吸,並不是獸醫師不積極處理,而是在這時做更多事情,可能導致反效果,反而讓貓咪緊迫、呼吸更困難。

必要時獸醫師也可能施打靜脈類固醇或支氣管擴張劑,迅速舒緩支氣管痙攣。若貓咪出現焦躁或過度緊張,也可能給予適當鎮靜劑以避免惡化。由於氣喘症狀可能與心臟病和感染等疾病相似,待貓咪情況穩定後,臨床上也會安排血液檢查和心臟超音波等檢查排除其他急症。

2.長期治療與追蹤

貓咪氣喘是一種慢性疾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可透過規律治療大幅穩定症狀。獸醫師會根據病情選擇口服或吸入型類固醇作為基礎治療,減少呼吸道慢性發炎;可能搭配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處理間歇性症狀或作為備用急救工具。吸入療法的優點是副作用較低,適合長期使用。對於嚴重病例,也可能開立長效合併製劑。治療過程需定期回診,透過聽診、影像或問診掌握症狀變化,並調整劑量或治療策略。

3.營養補充

對於反覆性或長期的呼吸道保健,獸醫師可能會建議補充相關的營養或草本成分來幫助毛孩。

毛孩的呼吸道健康與肺部運作有關,肺部之氣充足,能幫助順利排出體內廢氣,並將新鮮之氣納入體內,研究顯示相關的草本營養,例如當歸、陳皮、五味子、薑和甘草等,這些草本營養不僅天然、溫和可以長期使用安全,建議寵物家長要選擇由獸醫師所設計且於臨床上使用確認的草本組合配方營養保健品,不同草本的組合與使用量可能適合不同的健康情形,經由獸醫師把關,且以五行養生的角度切入,才能好好地幫助毛孩正常呼吸納氣、維持充足肺氣與呼吸道健康。每日少量適度地加入毛孩日常照護中,從天然營養面幫助毛孩保養呼吸系統健康。

另外,貓的氣管健康與免疫息息相關,可考慮補充多醣體,幫助平衡健康的免疫力,建議選用有經過低敏萃取、酵母來源(支鏈結構較多)的多醣體,搭配上如黃芪與甘草等草本成分,可偕同維持毛孩體內免疫平衡與呼吸道健康。

4.日常照護與環境管理

良好的日常習慣與居家環境,對氣喘控制有顯著影響。家長可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調整:

  • 減少過敏原與刺激物:使用低塵貓砂、避免香水、清潔劑與菸害等氣味強烈產品,可考慮購置空氣清淨機,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 控制體重與營養:肥胖會增加呼吸道壓力,對於過胖貓咪建議與獸醫師討論,制定出為貓咪量身訂做的減重計劃,將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
  • 降低情緒壓力:緊張與焦慮可能誘發貓咪氣喘,盡量減少可能導致貓咪緊迫的情況,並給予貓咪穩定的互動與陪伴。
  • 建立吸入治療習慣:若使用吸入型藥物,可透過正向訓練逐步讓貓咪習慣短暫口鼻被吸入器罩住,降低使用抗拒與壓力。

從環境、心理與行為層面進行調整,就可能有效減少貓咪氣喘誘發頻率、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貓咪氣喘常見問題

貓咪氣喘只要及早發現、穩定治療與照護,大多數都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以下整理常見的5大疑問:

Q1:貓咪氣喘會好嗎?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嗎?

貓咪氣喘是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但透過妥善治療與長期管理,大多數貓咪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氣喘的嚴重程度不一,從偶爾咳嗽到嚴重呼吸困難都有可能,也有部分貓咪一開始症狀輕微,但隨著病情慢慢惡化,出現危及生命的症狀。若出現張口呼吸或牙齦發紫等急性症狀,代表缺氧,需立即給予氧氣並送醫。長期控制建議與獸醫師密切配合,依病況調整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發作並預防惡化。

Q2:貓咪氣喘要看醫生嗎?

是的,貓咪氣喘一定要帶去看獸醫師。無論是初次出現咳嗽、呼吸急促或是氣喘發作頻繁,都需要由獸醫師進行診斷與追蹤管理。氣喘的症狀可能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感染或寄生蟲)相似,必須透過聽診、X光或支氣管沖洗等檢查才能確認。若貓咪出現張口呼吸或牙齦發紫等急性缺氧狀況,更應立即送醫。

Q3:如何降低貓咪氣喘頻率?

要降低貓咪氣喘的發作頻率,日常的環境管理很重要。首先,應盡量避開已知誘發因子,例如選用低粉塵貓砂、避免香菸煙霧、香水、清潔劑與空氣清新劑等刺激物,並定期清潔環境與貓咪用品,搭配空氣清淨機提升空氣品質。維持理想體重也很重要,肥胖會加重氣喘與心肺負擔。另應定期做好寄生蟲預防,並注意是否出現繼發性呼吸道感染的徵兆。在獸醫師建議下,選擇適合的天然草本營養成分與多醣體等,有助維持貓咪呼吸道與免疫系統的健康。

Q4:貓咪氣喘一定要吃藥嗎?要吃多久?

貓咪氣喘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控制,無法完全治癒。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發作頻率、緩解症狀及維持生活品質。常用藥物可能包含類固醇(控制發炎)與支氣管擴張劑(改善呼吸)。除口服藥的選項之外,長期控制依獸醫師評估可能轉換為跟人用類似的口鼻吸入噴霧給予藥物。給藥後即使症狀緩解,發炎可能仍在持續或再次被過敏原或刺激物誘發,需紀錄症狀、發作頻率與持續時間來慢慢調整藥物劑量,不可因症狀緩解就直接停藥。

Q5:貓咪氣喘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貓咪氣喘在急性發作時確實可能危及生命,若出現呼吸急促、張口呼吸甚至牙齦發紫等症狀,代表貓咪正處於缺氧狀態,需立即給予氧氣並送醫。氣喘發作會造成呼吸道收縮、分泌物增加,讓貓咪更難呼吸,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肺部受損。長期發炎若控制不佳,也可能讓氣管變形、失去彈性,讓呼吸功能持續惡化,影響後續治療成效。雖然透過藥物與環境管理,大多數貓咪能維持穩定生活,但發作當下的嚴重程度不可輕忽。

面對貓咪氣喘別慌,寵特寶VETdicate陪你穩定控制、安心照護

面對貓咪反覆咳嗽,可能是貓咪氣喘的徵兆,毛孩家長不能只是等待或觀察,更需要及早就醫、穩定控制病情。寵特寶VETdicate提醒您,除了藥物治療與定期回診,日常環境管理與營養補充也很重要,像是選用低塵貓砂、避免刺激氣味,並搭配特定草本和多醣體的營養支持,都是讓氣喘貓咪更舒適生活的重要照護關鍵。有需要可參考寵特寶合作獸醫院診所,讓我們陪你一起穩定毛孩的每一次呼吸。

延伸閱讀

貓咪好像變懶、變瘦又愛喝水?小心可能是貓腎臟病早期徵兆!

貓咪關節炎別輕忽!常見症狀、原因與照護方式一次解析

貓咪拉肚子怎麼辦?常見成因、照護方式、送醫關鍵時刻一次看

貓咪拉肚子的原因相當多元,毛孩家長應仔細判斷與觀察

身為您家毛孩的專屬鏟屎官,在清理貓砂時發現貓砂盆裡出現一灘異常濕軟的便便,您的貓咪蹲坐在一旁,看起來精神又好像還好,這往往讓許多毛孩家長不知所措。貓咪拉肚子的原因相當多元,從飲食轉換造成的不適,到潛藏的腸胃疾病,或緊迫壓力的反應都有可能,若未能及時判斷與處理,最怕的就是延誤病情了。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大家釐清貓咪拉肚子的常見原因、毛孩家長可以做的觀察與應對方式,並整理常見問答,協助毛孩家長在第一時間作出正確判斷,讓寵特寶與您一起守護貓咪的消化道健康。

貓咪拉肚子是什麼情況?如何判斷貓咪有軟便/腹瀉

貓咪拉肚子/腹瀉/軟便(Diarrhea) 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症狀,是指貓咪排便頻率增加、糞便含水量上升,並可能伴隨糞便量變多的情況。通常反映的是來自於腸胃道內部或是外部的疾病導致腸道出現異常,此異常可能包含吸收障礙、分泌過多、腸道通透性或蠕動的改變等異常。

許多毛孩家長可能會困惑,我要怎麼知道我家毛孩有拉肚子?判斷的重點在於 「便便的成形程度」和「水分的多寡」。正常健康的便便,應該是中等或深棕色,且排便頻率應該保持一致,每次排便應含有大部分形狀完整、觸感堅實但不會過硬的便便,便便表面略微濕潤。若是軟便或腹瀉,便便會有至少一半以上不成形,呈現鬆散、軟爛、糊狀,甚至完全是水狀。您可參考下列的糞便評分表,幫助您評估您家毛孩是否有軟便:

  • 1-2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便秘或輕微脫水的狀況,代表腸胃道健康狀態不佳。
1分:非常乾硬易碎的便便,可能難以排出,呈現子彈狀。 2分:堅硬且不具延展性,有明顯截斷的條狀,撿起時不留痕跡。
  • 3-4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消化道是正常健康的狀態。
3分:堅實但有彈性、略帶濕氣,外觀呈長條狀及可見的裂縫,撿起時幾乎不留痕跡。 4分:外觀平滑且呈長條狀,潮濕且表面黏稠,能保持形狀,但撿起時會留下痕跡。
  • 5-7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軟便或下痢,代表腸胃道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
5分:柔軟且非常濕潤,形成一堆,撿起時會散開並留下明顯的痕跡。 6分:軟爛、不成形、難以撿起並且會留下明顯痕跡。 7分:水狀、鬆散無形狀,形成一灘,無法檢起。

若您擔心毛孩的消化道健康,或發現任何異常(如黏液、血液、寄生蟲等),建議立刻諮詢您的獸醫師,找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並盡快處理。

貓咪為什麼會拉肚子?從常見腸胃道疾病到腸胃道以外的疾病全解析

貓咪拉肚子不一定只是「腸胃不舒服」,原因可能很多,從吃到不適合的食物引起食物過敏、腸道寄生蟲感染,甚至腎臟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其他器官的疾病都有可能。

腸胃道相關的疾病

  • 飲食相關:如貓咪在短時間內突然更換飼料,或攝取人類食物或乳製品等不易消化吸收的成分,可能引發食物不耐型下痢。此外,當身體將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質種類判斷為有害物質時,啟動過度的免疫反應,會引起腸道發炎,造成食物過敏型下痢。
  • 寄生蟲或細菌感染:在貓咪可能出現的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絛蟲、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和滴蟲等。細菌感染如沙門氏桿菌等都可能造成腹瀉。
  • 炎症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BD是一種腸黏膜長期處於被刺激與發炎的狀態,使腸胃道壁增厚,影響正常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導致吸收不良與慢性腹瀉,臨床症狀取決於腸胃道受影響的部位,可能出現嘔吐、體重減輕、腹瀉/血便和食慾下降等。
  • 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發炎會讓正常的結腸功能無法發揮,減少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並出現蠕動異常,導致急性或慢性腹瀉,並可能出現黏液便、血便、裡急後重和排便時伴隨疼痛等。
  • 腸道腫瘤性疾病: 腸道腫瘤在老年貓發病率相對較高,常見的腸道腫瘤包含淋巴瘤、腺癌、肥大細胞瘤和平滑肌肉瘤等。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範圍、是否轉移等,可能出現嘔吐、腹瀉、食慾體重下降、黑便/血便、排便困難,甚至出現潰瘍、穿孔或腸阻塞風險。
  • 誤食毒素/毒物: 可能毒物如葡萄/葡萄乾(可導致嘔吐、厭食、腹瀉、腎臟損傷)、砷中毒(經過處理的木材產生的灰燼,可導致腹瀉、腹痛、嘔吐)、秋水仙(可導致血樣腹瀉)或蘇鐵(常見庭院植物,可導致嘔吐、腹瀉、肝衰竭、呼吸困難)。

腸胃道以外的疾病

除了腸道本身病變,許多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異常,也可能間接影響到腸道並引起腹瀉。這些異常往往容易被忽略,以下將帶您認識可能造成下痢的腸胃道以外的疾病:

  • 胰臟外分泌液不足(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EPI):胰臟消化酵素分泌不足,讓營養成分無法被消化吸收,貓咪可能吃得多,卻持續體重減輕和腹瀉,糞便可能呈黃色至黏土色且非常臭,若有出現脂肪性腹瀉(油便),還會導致肛門周圍和尾部毛髮呈現油膩外觀。
  • 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好發於中老年貓的常見內分泌疾病,因甲狀腺素過度分泌所引起,甲狀腺素會促進腸道蠕動,導致貓咪食慾大增,卻伴隨嘔吐、腹瀉、體重減輕、多渴多尿等其他症狀。
  • 腎臟病: 當腎臟功能異常時,腎臟會無法有效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如尿毒素,導致氮血症與尿毒症的風險,影響腸道黏膜健康與菌叢平衡,引發間歇或持續性腹瀉。另外可能出現多渴多尿、嘔吐、體重減輕、口臭和食慾變化等其他症狀。
  •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貓白血病(FeLV)、貓愛滋病(FIV)等:這些病毒感染會傷害貓咪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功能下降,使腸道更容易受到細菌、寄生蟲或黴菌的侵害,進而發展為反覆性腹瀉,並可能造成體重減輕、嘔吐、精神食慾下降或貧血等其他症狀。

貓咪拉肚子需要看醫生嗎?居家觀察與就醫時機指南

毛孩家長辨識貓咪拉肚子程度,必要時應立即諮詢獸醫師或帶去診治

當貓咪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時,毛孩家長可以先透過觀察與記錄,幫助獸醫師更快了解狀況。然而,若伴隨特定症狀或持續惡化,就代表腹瀉已超出居家照護的範圍,應盡早帶去就醫。

仔細觀察並記錄症狀變化

發現貓咪腹瀉時,第一步是冷靜觀察與詳細記錄,在就醫時這些紀錄能提供獸醫師重要線索,協助釐清病因並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重點包括:

    • 糞便質地:是否成形或呈水狀
    • 糞便量、糞便顏色與氣味:是否帶血或黏液
    • 腹瀉發生頻率:一天內排便次數
    • 腹瀉持續時間
    • 是否出現其他臨床症狀:如精神差、食慾差、排便困難、體重降低、嘔吐 、 嗜睡 、便血/黏液或腹部疼痛等狀況

注意若腹瀉較嚴重、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腹瀉以外的症狀,建議立刻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帶毛孩就醫時,建議可用手機拍下異常的糞便狀態,並留存新鮮的糞便樣本,讓獸醫師可以立即檢查。

貓咪腹瀉可能只是短暫不適,也可能是潛在重大健康問題的警訊。毛孩家長若能辨識不同嚴重程度的症狀,就能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以下5種情境,代表腹瀉已超出居家照護範圍,應立即諮詢獸醫師或帶去診治:

1. 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

正常情況下,貓咪短暫腹瀉可能因為飲食改變或輕微刺激反應所致,多能在幾天內改善。然而,若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未見好轉,尤其合併精神不振、厭食、嘔吐、糞便帶異味、黏液、異常色澤如血便、黑便,甚至有腹痛等症狀,就不能再等待觀察。若拖延診治,貓咪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會迅速流失,導致更嚴重併發症。

2. 幼貓或高齡貓出現腹瀉

不論是尚未建立完整免疫系統的幼貓,還是臟器功能逐漸退化的高齡貓,都是腹瀉風險族群中的高危險對象。這兩類年齡層的貓咪一旦發生腹瀉,身體難以自行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平衡,脫水與低血糖進展速度遠快於成年貓。此外,年長貓常合併慢性腎病、甲狀腺異常或腫瘤等潛在病因,初期症狀可能只表現為輕微軟便,這些潛在問題容易被忽略。只要貓咪屬於上述年齡層,即便症狀看似不嚴重,也應盡早讓獸醫師介入進行診治。

3. 糞便含血、黏液或異常顏色

貓咪的糞便若出現鮮紅色血絲果凍狀黏液偏黑或像柏油狀,都暗示腸道可能出現潰瘍、出血或腫瘤性病變。鮮紅色多來自結腸與直腸末端出血,黏液則常見於下段腸炎或寄生蟲感染;而黑色柏油樣糞便,則可能代表小腸上段或胃部出血後經消化道分解。這些情形皆非單純消化不良,可能需透過大便檢體、血液學檢查甚至影像學等檢查,確認是否有相關的腸道病變。

4. 同時出現嘔吐、嗜睡或脫水

腹瀉合併嘔吐、精神萎靡、脈搏微弱、眼窩凹陷或皮膚彈性變差,是臨床上脫水的明顯表現。此時貓咪可能不再進食,也無法維持正常飲水,電解質流失速度遠大於補充速度,增加嚴重疾病或其他併發症風險。尤其當腹瀉與嘔吐同步發生,容易造成腸胃道暫時性不蠕動,必須透過靜脈輸液、藥物與獸醫師的診治,才能避免急性惡化。

5. 懷疑誤食毒物、異物或危險物品

貓咪天生好奇,常會啃咬塑膠袋、線材、家中植物或不明食物。一旦懷疑貓咪可能誤食有毒物質、人用藥品、線狀物或其他異物,無論是否已出現腹瀉,皆需立刻就醫。某些中毒症狀在早期只會出現輕微腹瀉或嘔吐,但幾小時內就可能轉為急性腎損傷;而異物則可能卡在腸道中造成阻塞、穿孔或壞死。若延誤了治療時間,將大幅提高手術與住院風險。

診斷方面,獸醫師會依照病程長短、糞便特徵、評估嚴重程度後,針對可能原因進行血液學、影像學(如X光、腹部超音波)等檢查,並視情況安排糞便檢驗、傳染病快篩或甲狀腺功能測試,以排除寄生蟲、腸炎、內分泌疾病或腫瘤等潛在病因。

治療上,除了針對病因給予相關藥物如驅蟲藥治療外,常見處置還包括:輸液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調整飲食、給予相關藥物如止瀉藥協助動物症狀緩解。

貓咪拉肚子的照護指南:照護時飲食調整與環境注意事項

當貓咪因腹瀉接受過獸醫師診療後,後續的居家照護同樣重要。透過飲食調整適當餵食方式補充水分與提供安靜環境,都能幫助腸胃逐步恢復,減少不適並促進康復。家長若能配合獸醫師的建議,並細心觀察毛孩的狀況,就能給予更完善的支持。

1. 隨時補充新鮮飲水

腹瀉會加速體液流失,讓脫水的風險升高。毛孩家長應觀察貓咪的飲水情況,提供多個飲水點,並保持水源的清潔。

2. 少量多餐飲食,切勿自行禁食

許多毛孩家長誤以為腹瀉時應該讓貓咪禁食,其實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對貓來說,長時間不進食有誘發脂肪肝的風險,建議改為少量多餐,挑選溫和、易消化的處方飼料或獸醫師建議的配方,避免餵食零食、生食或高油高鹽的食物。若貓咪拒食或吃得明顯變少,千萬不要拖延,應儘早諮詢獸醫師,以免延誤病情。

3. 調整換糧的速度恢復原飼料

若貓貓最近有在因換糧並出現而拉肚子狀況,可能是因為食物轉換太過快速,腸胃道尚未適應新的食物。建議應先恢復原本的食物,待排便正常後,再重新啟動延長型轉糧計畫,建議將轉糧期拉長至1~2週,採用循序漸進的比例調整餵食配方,有助於腸道逐步適應。例如:一開始換新飼料25%,慢慢增加至比例各半,接著75%,最後100%完全轉換。

4.提供安靜環境與充分休息

貓咪腸胃不適時,常會顯得比平常更疲倦或嗜睡。毛孩家長應提供安靜、溫暖、不被打擾的環境,減少噪音與陌生人干擾,讓牠好好休息。不過若貓咪出現異常疲憊、反應遲鈍、走路不穩或腹部腫脹等異常狀況,就不只是單純的疲倦,而是需要立即就醫的警訊。

關鍵營養補充,幫助貓咪度過腸胃不適期

當貓咪腹瀉時,除了遵從獸醫師的醫囑給予相關治療之外,建議也可諮詢獸醫師的建議,給予最適合您家貓咪的營養補充品,幫助腸胃道健康,以下為提供腸胃道健康營養成分相關知識:

1.益生菌(Probiotics)

是許多人都熟知的營養成分,可幫助增進腸道菌叢品質、維持菌叢平衡與腸道健康,建議可選用歐盟認證犬貓專用的益生菌株,最好有標示菌株編號,並確保菌量足夠,若選擇專業的益生菌製造廠商,更能確保品質穩定,對動物有正向幫助。

2. 纖維(Fiber):

纖維是維持毛孩消化道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根據其性質,可大致分成兩種類型-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

  • 可溶性(Soluble)纖維:大部分可溶解於水中,通常作為益生元(Prebiotics)被身體利用,又稱為益生素、益菌生,作為益生菌的食物被利用與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供腸道細胞使用,若和益生菌一起給予,可以幫助有益細菌生長,延長益生菌於體內的存活時間。常見益生元如阿拉伯膠、果寡糖FOS、洋車前子、抗性麥芽糊精等。
  • 不可溶性(Insoluble)纖維:一般無法溶解於水中,能在腸胃道中保持結構,幫助維持糞便正常軟硬度,及維持正常的腸道蠕動健康。

3. 後生元(Postbiotics):

後生元是失去生命活性的微生物和/或微生物的部分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等),也可能包含它的代謝產物在內,有越來越多的與後生元相關研究顯示也與益生菌類似能幫助維護宿主健康,幫助維持腸道健康。

4. 吸附性黏土

可以幫助吸收腸胃道內多餘的水分進入黏土內,或是將一些不需要的化合物黏附在黏土表面,再從腸胃道排出體外,如高嶺土(Kaolin)、膨潤土(Montmorillonite)等。

5. 維生素B9(葉酸)、維生素B12

是維持毛孩正常代謝如細胞更新分化的重要維生素,兩者會共同作用,由於必須從飲食中攝取,在某些情況容易缺乏,需要額外補充,研究顯示口服補充與針劑補充有相同效果,口服途徑更具便利性,可提供需長期補充的毛孩另一種選擇。

6.麩醯胺酸(L-Glutamine)

作為腸道上皮細胞能量來源,能幫助維持腸道黏膜健康,為條件胺基酸,特殊時期容易缺乏,需要額外補充,建議可選擇高純度及醫療等級,並且針對毛孩調整適口性的產品更容易餵食。

7. 草本(Herbs):

有些草本成分,能在較複雜且長期狀況時提供腸道營養,如貓爪藤能幫助免疫系統健康,能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蘆薈能幫助腸道細胞健康等。

貓咪拉肚子常見問題Q&A大解析

Q1:貓咪軟便會自己好嗎?

有時候貓咪因為飲食改變、壓力導致緊迫,或吃到不適當的食物,出現短暫性的軟便或腹瀉,多數情況下在數天內可自然恢復。但若軟便情形持續24小時或伴隨精神不振、厭食、嘔吐、糞便帶異味、黏液、血便、黑便,甚至腹部疼痛等其他症狀,就不能單靠觀察等待,可能已經涉及慢性腸道發炎、感染或其他潛在全身性疾病,需盡早就醫檢查。

Q2:貓咪拉肚子但精神很好,要不要去看醫生?

別被貓咪看似活潑的外表所誤導!即使牠們精神佳、食慾正常,持續出現軟便、水便等消化道症狀,仍可能暗藏健康警訊。舉例來說:

  • 梨形鞭毛蟲(Giardia)感染:常見於看似健康的貓咪,即便沒有明顯症狀,也可能透過糞便傳播,並在糞便檢查中意外被發現。當貓咪免疫力低下時,可能會影響健康,長期下來甚至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的下痢。
  • 胰外分泌不足(EPI):這類疾病常在胰臟功能嚴重受損(高達90%)後才出現臨床症狀,表面上貓咪雖進食正常,實際上卻早已吸收不良、營養缺乏,導致體重下降與慢性軟便問題。

總結來說,貓咪的腸胃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只要排便異常超過24小時,無論精神食慾如何,都應讓獸醫師進一步檢查,排除潛在疾病風險。

Q3:貓咪拉肚子時可以禁食嗎?

不可以!千萬別自行替貓咪禁食。貓咪長時間不進食可能引發脂肪肝(肝臟脂質代謝異常),是一種潛在致命的併發症。即使腹瀉發生,也應盡量維持基本的進食量。建議將原有食物調整為易消化的飲食,並採少量多餐方式餵食,避免腸胃一次負擔過重。同時應暫停零食或生食等食物,減少對腸胃的影響。

Q4:什麼時候該補充益生菌?哪種狀況不建議吃?

只要當動物有出現菌相不平衡時,不論是服用抗生素、腸道引起的嘔吐與下痢、手術後、飲食轉換、打疫苗後、老年、離乳後、緊迫或環境改變等,都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叢品質、維持菌叢平衡與腸道健康,建議可選用歐盟認證犬貓專用的益生菌株,最好有標示菌株編號,並確保菌量足夠,若選擇專業的益生菌製造廠商,更能確保品質穩定與安全性。

由於每個毛孩個體狀況不一,在補充任何益生菌前,務必諮詢獸醫師,由專業的獸醫師來評估最適合給予毛孩的產品與補充時機。

Q5:換飼料要怎麼換才不會拉肚子?

無論是從幼貓飼料轉換為成貓飼料,或是改變品牌與配方,換食的過程都應循序漸進,避免腸胃突然受到刺激而引發腹瀉。建議至少安排 7 天以上的過渡期,讓貓咪的腸胃道與味覺都能逐步適應新食物。以下為建議換食比例:

  • 第1~2天:原飼料 75%+新飼料 25%
  • 第3~4天:原飼料 50%+新飼料 50%
  • 第5~6天:原飼料 25%+新飼料 75%
  • 第7天起:100% 新飼料

若在過渡期中出現軟便、嘔吐、挑食等情況,可將換食期延長至10天以上。每隻貓咪的接受速度不同,應調整步調、觀察反應,並適時諮詢獸醫師,才能讓換食過程更順利、安心。

貓咪拉肚子不緊張,寵特寶VETdicate守護貓咪腸道健康

貓咪出現腹瀉時,別當作只是吃壞肚子的短暫反應。除了換飼料、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外,體內寄生蟲、慢性腸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統性問題,都可能是潛藏的原因。毛孩家長可從觀察糞便型態、記錄症狀開始著手,搭配飲食調整與補充水分等,幫助毛孩的腸胃道恢復。

寵特寶 VETdicate提醒毛孩家長,若貓咪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血便、嘔吐、精神不濟、體重下降等異常狀況,請務必儘早就醫,避免延誤。若正煩惱該去哪裡就診,也可參考寵特寶合作獸醫院診所,讓專業獸醫師團隊為毛孩把關,找出正確病因,幫助貓咪安心恢復,回到健康的日常。

延伸閱讀

犬貓營養補給健康小教室

腸道健康小教室

狗狗拉肚子怎麼辦?常見原因、血便警訊與正確照護方式一次看

狗狗拉肚子出現血便或黑便?常見原因與就醫判斷標準

狗狗拉肚子是臨床上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之一,不論是突然軟便水樣腹瀉,還是大便出現血絲黑色柏油樣外觀,對毛孩家長而言都是令人擔憂的訊號。狗狗拉肚子怎麼辦?該觀察還是立即送醫?尤其是當狗狗大便看起來有點黑時,是否代表腸胃出血?又有哪些狀況需要緊急處理?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彙整了狗狗拉肚子的原因及處理方式、狗狗大便有血的可能原因,以及毛孩家長在家中就可採取的照護與預防行動,協助毛孩家長全面掌握照護毛孩腸胃健康的關鍵知識。

了解狗狗拉肚子定義:如何分辨正常便便與腹瀉

狗狗拉肚子/腹瀉/軟便(Diarrhea)為臨床常見的腸胃道症狀,是指可能出現排便頻率增加、糞便流動性提高/變稀,和/或排便量變多等狀況。那要如何判斷我家毛孩有拉肚子呢?判斷的重點在於 「便便的成形程度」和「水分的多寡」。

正常健康的便便,顏色是中等或深棕色,且排便頻率應該保持一致,每次排便應含有大部分形狀完整、觸感堅實但不會過硬的便便,便便表面略微濕潤。

若是軟便或腹瀉,便便會有至少一半以上不成形,呈現鬆散、軟爛、糊狀,甚至完全是水狀。您可參考下列糞便評分表,幫助您評估您家毛孩是否有軟便:

  • 1-2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便秘或輕微脫水的狀況,代表腸胃道健康狀態不佳。
1分:非常乾硬易碎,可能難以排出,呈現子彈狀。 2分:堅硬且不具延展性,有明顯截斷的條狀,撿起時不留痕跡。
  • 3-4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消化道是正常健康的狀態。
3分:堅實但有彈性、略帶濕氣,外觀呈長條狀及可見的裂縫,撿起時幾乎不留痕跡。 4分:外觀平滑且呈長條狀,潮濕且表面黏稠,能保持形狀,但撿起時會留下痕跡。
  • 5-7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軟便或下痢,代表腸胃道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
5分:柔軟且非常濕潤,形成一堆,撿起時會散開並留下明顯的痕跡。 6分:軟爛、不成形、難以撿起並且會留下明顯痕跡。 7分:水狀、鬆散無形狀,形成一灘,無法檢起。

若您擔心毛孩的消化道健康,發現任何排便異常(如黏液、血液、寄生蟲等)、症狀持續超過24小時,或是出現精神食慾變差、嘔吐、體重減輕、血便、黑便等症狀,建議立刻諮詢您的獸醫師,找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並盡快處理,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狗狗為什麼會拉肚子?常見原因整理

狗狗腹瀉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不一定只是短暫的腸道刺激(例如飲食不當),也可能是其他潛在全身性疾病的初期徵兆,以下將原因區分為短暫性及較嚴重的潛在性原因。不過要注意,並不是短暫性的原因就不用擔心,短暫性的原因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腹瀉症狀,進一步影響犬隻身體健康,建議要密切觀察毛孩的狀況有需要時盡快帶毛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短暫性原因

短暫性原因是指單次事件或短期干擾所引起的腸胃反應,當原因解除後,症狀通常可在數日內逐漸改善。不過仍需留意,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併發症,延長恢復時間,甚至使原本短暫的腹瀉發展為慢性問題。

以下為常見的短暫性原因:

  1. 飲食原因:最常見造成狗狗拉肚子的原因,不論是更換飼料的速度過快、狗狗吃人類食物(如乳製品、油膩食物),或吃腐敗變質的的食物等,都可能引起腹瀉。
  2. 寄生蟲感染:蠕蟲類感染如犬蛔蟲、犬鉤蟲、鞭蟲感染,原蟲類感染如隱孢子蟲、梨形鞭毛蟲、球蟲等。當寄生蟲大量感染時,就可能引起急性及/或慢性腹瀉。
  3. 藥物副作用:使用某些種類的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或是化療藥物時,可能刺激腸胃,造成暫時性腹瀉。
  4. 壓力或環境變化:就診、寄宿或搬家等突發的事件,可能引起狗狗的壓力,造成腹瀉。

潛在性原因

潛在性原因,是由較複雜、需要醫療介入的潛在問題所導致的腸胃反應,通常較嚴重。腹瀉症狀可能持續或反覆發作,且常伴隨其他全身性症狀,若未及時診治,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影響整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為常見的潛在性原因:

  1. 吞食異物:狗狗若吞食異物(如玩具、塑膠、錢幣、石頭),可能刺激腸胃,引起嘔吐與腹瀉,甚至發生腸阻塞等嚴重問題。
  2. 誤食毒素:各種毒物(如殺蟲劑)可能會導致嘔吐與腹瀉等症狀。此外,慢性鉛中毒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腸胃道症狀。
  3. 食物過敏:狗狗的免疫系統對特定蛋白質產生過度的反應,除了皮膚紅癢外,也可能會造成嘔吐或長期反覆腹瀉。
  4. 細菌或病毒感染:腸胃道的感染可能進一步導致急性或慢性腹瀉,部分情況伴隨血便與嘔吐,如沙門氏菌、梭狀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或是犬小病毒在未接種疫苗的幼犬造成急性腸炎,另外犬瘟熱病毒會在幼犬引起咳嗽、鼻炎、發燒及腸胃道症狀。
  5.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遺傳、對食物的異常免疫反應、腸道菌叢改變等因素共同造成,為腸胃道發炎引起的慢性疾病,容易造成持續腹瀉、食慾下降及體重減輕等問題。
  6. 胰臟炎:胰臟無法正常分泌消化酵素,導致脂肪吸收不良與體重減輕,伴隨著腹痛、嘔吐、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大多病例無法確定具體病因,吃到不適當的食物,包含高油脂食物,被認為是狗的常見風險因素,其他因素包含:嚴重創傷、手術、某些藥物或高三酸甘油酯等。
  7. 腸道腫瘤或癌症:最常見的腸胃道腫瘤為淋巴瘤和腺癌,會干擾腸道結構與蠕動的功能,造成血便,通常會變成慢性/頑固性腹瀉。
  8. 器官功能障礙:慢性肝病、腎臟病或心臟病皆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的相關臨床症狀,導致長期反覆腹瀉。
  9. 低腎上腺皮質功能症(愛迪森氏症):在狗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由於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和/或鹽皮質激素(mineralocorticoid)的缺乏導致,病因不明但可能與免疫有關。臨床症狀較不具特異性,以腸胃道症狀為主,如厭食、體重下降、嘔吐、腹瀉或嗜睡等,較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壓、嚴重高血鉀或出血等問題。

 

狗狗拉肚子需不需要禁食?飲食照護調整與改善方法一次瞭解

血便或黑便的差別是什麼?狗狗大便有血原因

當狗狗軟便時,很有可能同時出現便便顏色與平時不同的狀況,若出現血便黑便,大部分毛孩家長可能會擔憂,事實上血便和黑便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這代表毛孩的消化道或是其他部位可能正在出血,還請第一時間聯繫您的獸醫師,盡快就醫並一同釐清原因。

血便與黑便有什麼差異呢?兩者代表著不同身體部位的出血,以及在體內不同的停留時間,若您能留意並了解兩者的不同,也能幫助獸醫師更了解毛孩的狀況,讓獸醫師能更快速精準地為毛孩找出原因並進行診察。

血便(Hematochezia)

血便是糞便中帶有鮮紅色血液,代表出血位置多半在下消化道(如大腸、直腸、肛門),因為血液來不及被消化而呈現新鮮紅色。有時候小腸出血搭配腸道蠕動加快,也可能出現血便。

可能原因:

  • 下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腸病、急性大腸炎、細菌或寄生蟲感染
  • 外傷與異常:異物刮傷、腸套疊、腫瘤或息肉
  • 藥物或毒物: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抗凝血藥物、誤食老鼠藥
  • 全身性疾病:胰臟炎、肝腎疾病、凝血功能異常
  • 飲食因素:誤食紅色食材或色素(如甜菜),也可能造成「假性血便」

黑便(Melena)

黑便是指糞便呈現黑色、柏油狀,帶有特殊腥臭味,代表血液已經在腸道中停留並被消化。常見原因是上消化道(胃、小腸前段)出血,但來自口鼻、咽喉甚至呼吸道的血液被吞下,也可能造成黑便。

可能原因:

  • 上消化道疾病:胃潰瘍、腸胃炎、發炎性腸病、腸道缺血或異物。
  • 血液來源:吞入血液(口腔、鼻腔出血或呼吸道病灶)。
  • 感染與寄生蟲: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造成出血。
  • 藥物或毒物: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抗凝血藥、老鼠藥中毒。
  • 腫瘤與全身性疾病:腸胃道腫瘤、胰臟炎、肝腎疾病、凝血異常。

狗狗拉肚子需要看醫生嗎?居家觀察與就醫時機指南

面對拉肚子的毛孩,家長可以先透過觀察與紀錄,幫助獸醫師更快釐清病因。不過,若症狀持續或伴隨嘔吐、血便或精神不佳等異常,就代表情況已超出居家照護的範圍,應盡快帶去就醫。了解如何觀察症狀與何時該就診,能協助家長在狗狗腹瀉時做出即時的應對。

首先,仔細觀察並紀錄症狀變化

觀察狗狗下痢的特徵是評估病情的第一步,建議紀錄以下資訊並拍照留存,事先觀察這些資訊能協助獸醫師判斷潛在病因,進行正確診斷與治療。

  • 觀察糞便的型態(是否成形/水狀)、顏色、是否含有血液或黏液。
  • 記錄排便頻率與糞便量。
  • 記錄下痢持續時間。
  • 是否近期更換飼料、餵食新食物、誤食異物或毒物等。
  • 是否出現其他症狀,如食慾變化、精神不佳、排便困難、嘔吐、體重下降、腹部疼痛、血便/黑便/黏液便、牙齦乾燥或發燒等,以便於區分症狀嚴重程度。
    若有出現建議盡快就醫。

*注意若腹瀉較嚴重、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腹瀉以外的症狀,建議立刻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帶毛孩就醫時,建議可用手機拍下異常的糞便狀態,並留存新鮮的糞便樣本,讓獸醫師可以立即檢查。

雖然部分狗狗腹瀉屬於短暫的腸胃不適反應,病症可能在幾天內內自行緩解,但若出現某些異常徵兆,毛孩家長應提高警覺,馬上帶狗狗至獸醫院檢查,切記勿自行投藥,尤其是人用止瀉藥或止痛藥,可能干擾臨床判斷甚至造成毒性影響。

以下從3個步驟認識狗狗腹瀉的處理方式,包括:如何初步觀察症狀、哪些情況應立即送醫、獸醫會使用哪些診斷工具,協助你判斷時機、掌握適當對應方法。

1. 先觀察情況:

  • 腹瀉未超過24小時
  • 狗狗精神、食慾、活動力正常
  • 無出現嘔吐、血便或以下其他應就醫症狀

2. 應就醫症狀:

  • 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反覆發作持續幾天/週
  • 糞便中出現血液、黏液、或呈黑色柏油狀
  • 合併嘔吐、食慾下降、嗜睡、發燒、腹部疼痛、腹脹或牙齦乾燥發黏
  • 幼犬、老犬或有其他潛在病史的狗狗
  • 懷疑誤食毒物或異物
  • 正在服用任何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藥等

3. 獸醫診斷工具:

就診時,獸醫師會根據病史、狗狗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並可能搭配以下診斷工具進行全面評估。

  • 糞便鏡檢與寄生蟲檢查:排除或確認是否有寄生蟲感染。
  • 血液學與血清生化檢查:評估脫水、肝腎功能、發炎指標或其他潛在疾病等。
  • X光、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判斷是否有異物、腫瘤或腸道阻塞等結構異常。
  • 內視鏡檢查與腸黏膜切片:較進階,在後期懷疑較嚴重或慢性的疾病時可能會進行。

狗狗拉肚子的照護重點:飲食調整與居家環境建議

在經過獸醫師診療後,狗狗的腸胃仍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恢復。此時,居家照護的細節特別重要,包括隨時提供乾淨飲水、依指示調整飲食與換糧方式,以及創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這些方式皆能幫助狗狗減輕不適與促進腸胃修復: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1:隨時提供乾淨飲水

腹瀉會導致體液與電解質流失,若未及時補充,可能導致脫水與電解質失衡,因此應隨時讓狗狗喝到乾淨與新鮮的水。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2: 調整飲食或讓腸胃短時間休息

當狗狗出現腹瀉時,適當的飲食調整對腸胃恢復至關重要。可在獸醫師建議下,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提供成分單純、易於消化吸收的飲食,並避開已知過敏或不耐受的食材。有些情況也可使用水解的半元素營養,幫助腸胃道休息與逐步適應。當狗狗狀況改善後,再慢慢轉回日常飲食。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3:調整換糧的速度

若狗狗最近有在換糧並出現拉肚子狀況,可能是因為食物轉換太過快速,腸胃道尚未適應新的食物。建議先恢復原本的食物,待排便正常後,再重新啟動轉糧計畫,建議將轉糧期拉長至1~2週,採用循序漸進的比例調整餵食配方,有助於腸道逐步適應。例如:一開始換新飼料25%,慢慢增加至比例各半,接著75%,最後100%完全轉換。

狗狗拉肚子照護行動4:提供安靜休息空間,減少壓力刺激

腸胃不適期間,狗狗可能比平時更容易疲倦,應給予安靜,與安全的休息空間,避免劇烈活動與外界刺激,有助於身體修復。不過若出現極度嗜睡或狀況持續惡化,仍需盡快就醫。

關鍵營養補充,幫助狗狗度過腸胃不適期

治療方式將依據獸醫師檢查出的病因而異,除了針對病因給予相關藥物之外,也可在獸醫師建議下,補充專業且適合的營養補充品,幫助維持犬隻腸道健康,以下為幾種常見的腸胃健康營養成分:

  • 益生菌(Probiotics):許多人都熟知的營養成分,可幫助腸道菌叢品質、維持菌叢平衡與腸道健康,建議可選用歐盟認證犬貓專用的益生菌株,最好有標示菌株編號,並確保菌量足夠,若選擇專業的益生菌製造廠商,更能確保品質穩定,對動物有正向幫助。
  • 纖維(Fiber):是維持毛孩消化道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根據其性質,可大致分成兩種類型-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

1.可溶性(Soluble)纖維
大部分可溶解於水中,通常作為益生元(Prebiotics)被身體利用,又稱為益生素、益菌生,作為益生菌的食物被利用與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供腸道細胞使用,若和益生菌一起給予,可以幫助有益細菌生長,延長益生菌於體內的存活時間。常見益生元如阿拉伯膠、果寡糖FOS、洋車前子、抗性麥芽糊精等。

2.不可溶性(Insoluble)纖維
一般無法溶解於水中,能在腸胃道中保持結構,幫助維持糞便正常軟硬度,及維持正常的腸道蠕動健康。

  • 後生元(Postbiotics):後生元是失去生命活性的微生物和/或微生物的部分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等),也可能包含它的代謝產物在內,有越來越多的與後生元相關研究顯示也與益生菌類似能幫助維護宿主健康,幫助維持腸道健康。
  • 吸附性黏土:可以幫助吸收腸胃道內多餘的水分進入黏土內,或是將一些不需要的化合物黏附在黏土表面,再從腸胃道排出體外,如高嶺土(Kaolin)、膨潤土(Montmorillonite)等。
  • 麩醯胺酸(L-Glutamine):作為腸道上皮細胞能量來源,能幫助維持腸道黏膜健康,為條件胺基酸,特殊時期容易缺乏,需要額外補充,建議可選擇高純度與醫療等級,並且針對毛孩調整適口性的產品更容易餵食。
  • 維生素B9(葉酸)、維生素B12:是維持毛孩正常代謝如細胞更新分化的重要維生素,兩者會共同作用,由於必須從飲食中攝取,在某些情況可能會缺乏,需要額外補充,研究顯示口服補充與針劑補充有相同效果,口服途徑更具便利性,可提供需長期補充的毛孩另一種選擇。
  • 草本(Herbs):有些草本成分,能在較複雜且長期狀況時提供腸道營養,如貓爪藤能幫助免疫系統健康,能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蘆薈能幫助腸道細胞健康等。

日常中,毛孩家長也可透過以下方式預防腹瀉發生:

  • 定期驅蟲與疫苗注射
  • 餵食均衡、營養適當的犬用飼料
  • 避免餵食人類食物與高脂零食
  • 不任意且過於快速的更換飼料,如需換糧,應規劃至少7~14天過渡期
  • 為狗狗建立規律作息,降低環境壓力與焦慮

狗狗拉肚子常見問題Q&A大解析

在照護腹瀉中的狗狗時,毛孩家長常會有許多疑問。以下彙整常見問題與建議,協助您更安心處理毛孩的不適情況。

Q1:狗狗拉肚子會自己好嗎?需要馬上看醫生嗎?

部分狗狗腹瀉為短暫性反應,例如突然換糧或壓力引起的輕度腸胃不適,若腹瀉在24小時內結束且無其他症狀,可以先觀察,但如果腹瀉狀況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嘔吐、食慾差、嗜睡、血便等症狀,應立即送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Q2:大便帶血但精神還好,可以先觀察嗎?

不建議再做觀察,出現血便狀況需要立即就醫。無論是鮮紅色血便或柏油狀黑便,皆可能代表腸胃道或其他地方有出血現象,即便精神狀況尚可,仍建議儘速送醫確認出血位置與原因,以免潛藏病灶惡化。

Q3:狗狗拉肚子應該禁食嗎?

一般不建議毛孩家長自行讓狗狗禁食。是否需要禁食應由獸醫師依據病因與臨床狀況判斷,且即使需要,通常也不會建議禁食過久,特別是年幼、年長或有慢性疾病的犬隻,更不適合嘗試禁食。對多數狗狗而言,較合適的方式是採取少量多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並避免高脂肪、刺激性或已知不耐/過敏的成分。同時,也可在獸醫師指導下,補充適合的腸胃道健康營養品,幫助狗狗度過腸胃不適期。

Q4:更換飼料怎麼做才安全?

建議延長轉糧過渡期至1~2週以上,並依照比例循序漸進地更換食物,可降低腸胃不適與腹瀉風險,幫助腸胃道逐漸適應新的飲食。

天數 原飼料 新飼料
第1~3天 75% 25%
第4~6天 50% 50%
第7~10天 25% 75%
第11天起 0% 100%

Q5:可以給狗狗吃人類使用的止瀉藥嗎?

千萬不可以,請勿自行給予人類的任何藥物,其中有些成分可能對狗狗有害,也可能與其他藥物不相容,進而產生毒性反應。若狗狗需要治療,請帶牠去看醫生,並依照獸醫指示用藥。

細心觀察、及早治療,是守護狗狗腸道健康的關鍵

狗狗拉肚子雖然是很常見的症狀,但其背後的原因可能不單純,隱含潛在健康風險。身為毛孩家長,最重要的是細心的照護與陪伴,從觀察糞便型態、紀錄症狀與病史,到提供易消化飲食與充足飲水,這些日常行動都有助於獸醫師及早診治狗狗的軟便問題,幫助毛孩盡快恢復健康。

寵特寶VETdicate提醒大家,若狗狗拉肚子腹瀉較嚴重、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腹瀉以外的症狀,切勿輕忽或自行用藥,應儘速就醫,透過獸醫師專業且即時的診斷與治療,狗狗才能更快恢復健康,有就醫需求可參考合作獸醫院診所。透過了解腹瀉的原因與知識,以及照護原則,毛孩家長便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降低病情惡化風險,時刻守護毛孩健康,讓狗狗也更加安心生活。

延伸閱讀

犬貓營養補給健康小教室

腸道健康小教室

兔子不吃不喝怎麼辦?小心不只是挑食,而是潛藏危機的腸胃停滯或腸阻塞!

很多兔兔家長看到兔子不吃不喝,第一反應是牠在挑嘴,但事實上,這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訊,特別是常見的「腸胃停滯」及「腸阻塞」。兩者初期症狀很相似,但危急程度與治療方式不同,若誤以為只是挑食,可能延誤治療,危及兔兔的生命。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大家認識腸胃停滯與腸阻塞的不同,如何辨識警訊、判斷送醫時機,以及日常預防準備,陪伴兔兔家長一起守護兔子的健康與安全。 兔子不吃不喝原因是什麼?小心兔子毛球症! 兔兔突然不吃不喝,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腸胃停滯或腸阻塞。許多家長會直接想到「毛球症」,但這只是俗稱,並不能真正解釋病因。事實上,毛球並不是「原因」,而是腸胃蠕動變差的「結果」。健康兔子吞下的毛髮會隨食物排出,不會堆積影響腸胃蠕動。真正導致蠕動變差的原因是飲食缺乏纖維、疼痛或潛在疾病、緊迫、脫水等綜合性的因素,當蠕動減弱,毛髮和食物堆積,就被誤以為是毛球症。最常見表現就是食慾減退。而進食減少又會惡化腸胃蠕動,最後引起嚴重併發症並危及生命,因此,只要發現兔子食慾突然減退,請儘速尋求專業獸醫師協助,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為什麼兔子不吃不喝是警訊?什麼是兔子腸胃停滯? 腸胃停滯(Gastrointestinal Stasis),常見譯名:胃腸停滯、腸停滯、腸道遲滯;正式醫學名稱為腸胃停滯綜合症(Gastrointestinal Stasis Syndrome),研究顯示約有四分之一(25.1%)的兔子在五年內曾發生腸胃停滯,且約三分之一會復發,顯示這是兔子最常見的消化道問題之一。 兔子腸胃停滯的發生原因? 腸胃停滯被用來描述一系列由腸道蠕動減弱引起的症狀,常見的會影響腸道蠕動的風險因子: 飲食纖維不足:不可溶長纖維能維持正常腸道蠕動。若牧草吃不夠、以顆粒飼料為主食或吃太多高糖果乾,都可能減慢腸道蠕動。 食慾下降的原因:如潛在疾病(如齒科、肝腎疾病、腫瘤)、疼痛(如創傷或手術)或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等。 其他原因:運動不足或肥胖、脫水或腸道菌叢失衡(dysbiosis)。 兔子腸胃停滯的惡性循環 一旦腸胃停滯發生,會導致以下相關問題,並且彼此會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影響盲腸發酵功能→菌叢失衡、壞菌增加 → 壞菌產氣導致氣體推積→ 腹脹、腹部疼痛 → 疼痛與壓力 → 厭食、飲水量進一步下降 → 脫水與電解質失衡→ 蠕動更加惡化 → 能量與營養攝取下降→ 脂肪肝風險。 臨床上常見在數天內,進食由下降進展至拒食,飲水量下降,糞便數量逐漸減少、變小、乾硬、並出現磨牙、拱背、蜷和活動力下降等疼痛跡象。這些變化雖細微卻關鍵,一旦察覺應立即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替代文字:兔子不吃不喝不是小事!認識腸胃疾病警訊以及預防方法) 兔兔家長必看!兔子腸阻塞,比腸胃停滯更危急! 當兔子出現不吃、不喝或排便異常時,其中需要特別注意-腸胃停滯與腸阻塞。雖然都會造成腸胃道蠕動異常,但危急程度卻不同。以下帶兔兔家長認識腸胃停滯與腸阻塞的不同特徵,幫助及早發現並及時送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腸胃停滯 腸胃停滯指的是腸道蠕動變慢,導致食物與毛髮滯留在腸胃中。病況通常在數天內逐漸惡化,若能及時發現並配合獸醫師醫囑進行治療,多數情況可以改善。但若長時間未治療,進一步可能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菌叢失衡、脂肪肝、細菌性腸毒血症和胃破裂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發現與治療非常重要!  腸阻塞 腸阻塞則是指腸道管腔被實體異物堵住,導致腸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完全阻塞時,病情進展迅速,可能在數小時內惡化,甚至導致急性休克或死亡,部分阻塞症狀可能較緩和或間歇性,但仍可能惡化成完全阻塞。腸阻塞需要立即由獸醫師評估與處理,有時需手術移除阻塞物。 項目 腸胃停滯Gastrointestinal Stasis 腸阻塞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病因性質 腸蠕動減慢或停止,沒有異物堵住管腔 異物、毛球、腫瘤等堵塞腸胃道管腔,可為部分或完全阻塞 常見誘因 飲食纖維攝取不足 疼痛(外傷、手術後) 壓力(如環境變動) 缺乏運動(缺乏活動空間、肥胖) 其他疾病影響食慾 脫水 腸道菌叢失衡(Dysbiosis) 壓實的毛髮團 吞食異物(如塑膠、地毯、繩子、衣物纖維等) 腸道外壓迫(如沾黏、腫瘤、膿瘍、囊腫、疝氣等) 腸絞窄、腸套疊等 症狀進展 緩慢(數日/周內逐漸惡化) 急性(數小時至1~2天內惡化) 臨床表現 食慾、飲水量逐漸減少 糞便逐漸變少、變小 腹痛: 拱背、蹲坐不動、磨牙 初期: 精神沉鬱但警覺安靜、藏在角落、減少活動,後期可能逐漸發展成嚴重抑鬱 突然完全不吃不喝 突然完全停止排便 嚴重腹痛、磨牙,若可移動阻塞可能會頻繁變換姿勢,若完全阻塞可能會不願移動、拱背 初期: 警覺安靜、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疾病進展到後期: 休克、低體溫、心搏過緩、低血壓、嚴重抑鬱呆滯、側臥、反應遲鈍 提醒家長,兔子的腸胃非常敏感,建議在日常中細心留意觀察:兔子是否正常進食、喝水?排便量、大小和形狀改變?活動力、精神是否下降? 一旦發現任何異常,請盡快帶去動物醫院檢查,及早就醫,才能避免病情惡化,提高治療成功率! 腸胃停滯vs腸阻塞,臨床診斷與治療策略 雖然腸胃停滯與腸阻塞在初期症狀上可能相似,但兩者的診斷與治療可能差異很大,建議由獸醫師進行評估,才能正確區分並針對病因採取適當的治療策略。 腸胃停滯的診斷與處理方式 診斷方式通常包含:問診(病史、飲食)、理學檢查(測量呼吸、心跳、體溫,腹部觸診與聽診等)與影像學檢查(如X光檢查),可能搭配血液檢查評估潛在疾病。 一旦經過獸醫師確認為腸胃停滯,治療方針通常以內科支持療法為主,目標是幫助兔子盡快恢復正常的腸胃蠕動,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 治療潛在疾病:如齒科疾病、代謝性疾病、疼痛、腫瘤或壓力等。 藥物與輸液:止痛與消炎藥物、促進腸蠕動藥物。必要時可考慮補充兔專用電解質,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 營養支持:食慾下降會讓腸胃蠕動惡化,持續進食、補充足夠熱量很重要,不僅能刺激腸道蠕動,也能避免脂肪肝。依照獸醫師建議,需人工餵食的情況,使用專為兔子或草食動物設計的營養粉或草粉,依據獸醫師建議選擇適合的品項。 優質的營養粉或草粉具有高熱量,好吸收消化的特性,含有小分子纖維的營養粉能幫助腸道好菌與菌叢平衡,含有較高比例不可溶長纖維的草粉,更能幫助維持腸道正常蠕動。依照獸醫師的建議給予適合的品項,以及餵食量、濃稠度與餵食頻率。 注意:對於已確診或疑似腸阻塞的兔子,不應進行人工餵食。 補充兔專用益生菌和纖維:腸胃停滯時,菌叢失衡是原因也是結果。補充兔專用益生菌和可溶性纖維(益生素)如菊苣纖維、果寡糖及阿拉伯半乳糖等,能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 其他:若動物狀況合適,輕柔腹部按摩與適當運動也可能幫助腸道蠕動。 腸阻塞的診斷與處理方式 相較於腸胃停滯,腸阻塞是一種更急性、惡化快速且可能致命的問題,需要更積極醫療介入。診斷方式通常包含:病史(是否急性、突然發生)、理學檢查(觸診、異常低體溫、聽診等)、血液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尤其是腹部X光和/或超音波檢查)。 一旦經獸醫師確診為腸阻塞,因為可能快速危及生命,需要立即介入治療: 支持治療:保溫(體溫過低時)、輸液(治療休克、矯正脫水與電解質)、止痛、胃部減壓等。若阻塞可移動,經支持治療後,多數兔子一天內可逐漸好轉(重新進食、排便、疼痛減輕)。若無改善,需考慮緊急手術,部份情況也可能直接進行手術。 手術治療:若阻塞無法移動或有腸道外壓迫,首選緊急手術以移除阻塞或處理壞死腸段。術前須快速進行輸液和止痛等支持治療,以降低手術風險。 術後照護與營養支持:包含輸液、止痛和促進胃腸蠕動藥物等。術後食慾未恢復時,依照獸醫師建議需人工餵食的情況,使用專為兔子或草食動物設計的營養粉或草粉,依據獸醫師建議選擇適合的品項,以及餵食量、濃稠度與餵食頻率。同樣優質的營養粉或草粉,具有高熱量,好吸收消化的特性,幫助腸胃菌叢平衡與腸胃正常蠕動。 預防兔子腸胃停滯、腸阻塞的日常健康管理4方法 兔子的消化道疾病很常見,雖然沒有任何方法能 100% 避免,但透過日常照護仍能有效降低發生風險。只要兔兔家長在飲食、活動、環境與營養支持上多加留意,就能幫助維護兔兔腸胃健康,讓腸道功能更穩定,進而減少腸胃道疾病的發生。 方法1:提供高纖維的主食來源 維持腸道健康的首要條件,是讓兔子每天攝取充足的纖維,幫助腸胃道健康蠕動。 主食盡可能提供無限量的優質牧草,像是提摩西草,這類草種富含不可溶長纖維,有助刺激腸道健康蠕動。也可搭配不同種類、洗淨的新鮮綠葉蔬菜。 顆粒飼料需嚴格控制份量,高糖分食物如水果、果乾或零食應避免過量。纖維不足及高糖飲食會減緩腸胃蠕動,促進潛在病原菌過度增生,導致菌叢失衡,增加腸胃停滯、脹氣和腸毒血症的風險。 方法2:維持穩定的生活環境與情緒 壓力是引發腸胃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兔子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任何壓力事件都可能抑制腸蠕動引發腸胃問題,常見的壓力來源包含: 生活環境改變 (如搬家、更換籠子、新動物或新成員加入家庭)。 身體狀況 (疾病、疼痛、創傷或手術)。 環境因子 (如日夜溫差過大)。 兔兔家長應提供安靜、穩定的生活空間,保持環境通風、乾燥與清潔,設置遮蔽處讓兔子有安全感,維持規律作息與日常互動,有助減少焦慮與穩定情緒,提升整體健康。 方法3:鼓勵日常運動與活動 長時間關籠或缺乏運動的兔子,容易出現腸道蠕動減緩,增加腸胃停滯風險。建議每天安排足夠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兔子在安全環境中移動、探索。透過設置跳台、隧道或互動型玩具等增加環境豐富化,激發活動意願與腸道健康運作。 方法4:補充營養支持,降低風險 若兔子出現食慾下降、排便變少或精神稍微下降時,獸醫師可能會建議補充適當的營養成分,幫助兔子恢復。獸醫師可能會建議給予的成分如: 兔專用益生菌與纖維:不可溶長纖維能幫助腸胃正常蠕動。兔專用益生菌與可溶性纖維(益生素)如菊苣纖維、果寡糖及阿拉伯半乳糖等,能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 兔專用電解質: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與健康水合,選擇含有兔專用益生菌與兔專用電解質產品,同時可補充益生菌協助腸道菌叢。 營養支持:若食慾不佳,獸醫師可能會建議額外人工餵食,考慮選擇高熱量、半元素、好吸收消化,並專為兔子或草食動物設計的草粉,除了在就診後於獸醫師建議之下使用,也能作為日常保養,像是灑在日常食物上、泡成泥狀拌食或搓成草餅,讓兔子平常也能輕鬆補充營養、纖維與熱量,幫助維持體重與正常腸道蠕動運作與健康。 老兔也需要注意消化代謝變化,在想維持正常體重的老兔也很適合使用草粉幫助提供營養與維持體重。由於每隻動物個體狀況不一,建議依照獸醫師的建議給予適合的餵食量、濃稠度與餵食頻率。 若兔子完全不進食、停止排便、腹部明顯脹大、精神差、活動低、體溫過低或嚴重疼痛(如拱背、磨牙)等,代表已進入緊急狀態。這時候不能再觀望或居家照護,請立即送醫,才能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兔子不吃不喝不是小事,處處留意細節才能守護牠的健康 兔子是極為敏感、需要細心照護的動物,不吃不喝不是小事。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提醒兔兔家長:不要輕忽這些異常訊號,這些看似是小問題,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透過觀察:進食與飲水量、排便量與型態大小、精神狀態與活動力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儘早尋求專業動物醫院的協助,配合獸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只要日常照護得當,再加上兔兔家長的細心陪伴與觀察,就能大幅提升兔子的生活品質與壽命。記住,兔子的厭食絕不是小事,多一點警覺與知識,可能就是幫助牠度過危機的關鍵! 延伸閱讀 兔子 飼養須知 鼠兔鳥特寵關節健康小教室:掌握寵物行動關鍵,關節養護與保健看這裡!

很多兔兔家長看到兔子不吃不喝,第一反應是牠在挑嘴,但事實上,這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警訊,特別是常見的「腸胃停滯」及「腸阻塞」。兩者初期症狀很相似,但危急程度與治療方式不同,若誤以為只是挑食,可能延誤治療,危及兔兔的生命。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大家認識腸胃停滯與腸阻塞的不同,如何辨識警訊、判斷送醫時機,以及日常預防準備,陪伴兔兔家長一起守護兔子的健康與安全。

兔子不吃不喝原因是什麼?小心兔子毛球症!

兔兔突然不吃不喝,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腸胃停滯腸阻塞。許多家長會直接想到「毛球症」,但這只是俗稱,並不能真正解釋病因。事實上,毛球並不是「原因」,而是腸胃蠕動變差的「結果」。健康兔子吞下的毛髮會隨食物排出,不會堆積影響腸胃蠕動。真正導致蠕動變差的原因是飲食缺乏纖維、疼痛或潛在疾病、緊迫、脫水等綜合性的因素,當蠕動減弱,毛髮和食物堆積,就被誤以為是毛球症。最常見表現就是食慾減退。而進食減少又會惡化腸胃蠕動,最後引起嚴重併發症並危及生命,因此,只要發現兔子食慾突然減退,請儘速尋求專業獸醫師協助,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為什麼兔子不吃不喝是警訊?什麼是兔子腸胃停滯?

腸胃停滯(Gastrointestinal Stasis),常見譯名:胃腸停滯、腸停滯、腸道遲滯;正式醫學名稱為腸胃停滯綜合症(Gastrointestinal Stasis Syndrome),研究顯示約有四分之一(25.1%)的兔子在五年內曾發生腸胃停滯,且約三分之一會復發,顯示這是兔子最常見的消化道問題之一。

兔子腸胃停滯的發生原因?

腸胃停滯被用來描述一系列由腸道蠕動減弱引起的症狀,常見的會影響腸道蠕動的風險因子:

  1. 飲食纖維不足:不可溶長纖維能維持正常腸道蠕動。若牧草吃不夠、以顆粒飼料為主食或吃太多高糖果乾,都可能減慢腸道蠕動。
  2. 食慾下降的原因:如潛在疾病(如齒科、肝腎疾病、腫瘤)、疼痛(如創傷或手術)或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等。
  3. 其他原因:運動不足或肥胖、脫水或腸道菌叢失衡(dysbiosis)

兔子腸胃停滯的惡性循環

一旦腸胃停滯發生,會導致以下相關問題,並且彼此會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 影響盲腸發酵功能→菌叢失衡、壞菌增加

→ 壞菌產氣導致氣體推積→ 腹脹、腹部疼痛

→ 疼痛與壓力 → 厭食、飲水量進一步下降

脫水與電解質失衡→ 蠕動更加惡化

能量營養攝取下降脂肪肝風險

臨床上常見在數天內,進食由下降進展至拒食,飲水量下降,糞便數量逐漸減少、變小、乾硬、並出現磨牙、拱背、蜷和活動力下降等疼痛跡象。這些變化雖細微卻關鍵,一旦察覺應立即就醫,以免病情惡化。

兔子不吃不喝不是小事!認識腸胃疾病警訊以及預防方法

兔兔家長必看!兔子腸阻塞,比腸胃停滯更危急!

當兔子出現不吃、不喝或排便異常時,其中需要特別注意-腸胃停滯腸阻塞。雖然都會造成腸胃道蠕動異常,但危急程度卻不同。以下帶兔兔家長認識腸胃停滯與腸阻塞的不同特徵,幫助及早發現並及時送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腸胃停滯

腸胃停滯指的是腸道蠕動變慢,導致食物與毛髮滯留在腸胃中。病況通常在數天內逐漸惡化,若能及時發現並配合獸醫師醫囑進行治療,多數情況可以改善。但若長時間未治療,進一步可能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菌叢失衡、脂肪肝、細菌性腸毒血症和胃破裂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發現與治療非常重要!

腸阻塞

腸阻塞則是指腸道管腔被實體異物堵住,導致腸內容物無法順利通過。完全阻塞時,病情進展迅速,可能在數小時內惡化,甚至導致急性休克或死亡,部分阻塞症狀可能較緩和或間歇性,但仍可能惡化成完全阻塞。腸阻塞需要立即由獸醫師評估與處理,有時需手術移除阻塞物。

項目 腸胃停滯Gastrointestinal Stasis 腸阻塞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病因性質 腸蠕動減慢或停止,沒有異物堵住管腔 異物、毛球、腫瘤等堵塞腸胃道管腔,可為部分或完全阻塞
常見誘因
  • 飲食纖維攝取不足
  • 疼痛(外傷、手術後)
  • 壓力(如環境變動)
  • 缺乏運動(缺乏活動空間、肥胖)
  • 其他疾病影響食慾
  • 脫水
  • 腸道菌叢失衡(Dysbiosis)
  • 壓實的毛髮團
  • 吞食異物(如塑膠、地毯、繩子、衣物纖維等)
  • 腸道外壓迫(如沾黏、腫瘤、膿瘍、囊腫、疝氣等)
  • 腸絞窄、腸套疊等
症狀進展 緩慢(數日/周內逐漸惡化) 急性(數小時至1~2天內惡化)
臨床表現
  • 食慾、飲水量逐漸減少
  • 糞便逐漸變少、變小
  • 腹痛: 拱背、蹲坐不動、磨牙
  • 初期: 精神沉鬱但警覺安靜、藏在角落、減少活動,後期可能逐漸發展成嚴重抑鬱
  • 突然完全不吃不喝
  • 突然完全停止排便
  • 嚴重腹痛、磨牙,若可移動阻塞可能會頻繁變換姿勢,若完全阻塞可能會不願移動、拱背
  • 初期: 警覺安靜、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 疾病進展到後期: 休克、低體溫、心搏過緩、低血壓、嚴重抑鬱呆滯、側臥、反應遲鈍

提醒家長,兔子的腸胃非常敏感,建議在日常中細心留意觀察:兔子是否正常進食、喝水?排便量、大小和形狀改變?活動力、精神是否下降?
一旦發現任何異常,請盡快帶去動物醫院檢查,及早就醫,才能避免病情惡化,提高治療成功率!

腸胃停滯vs腸阻塞,臨床診斷與治療策略

雖然腸胃停滯與腸阻塞在初期症狀上可能相似,但兩者的診斷與治療可能差異很大,建議由獸醫師進行評估,才能正確區分並針對病因採取適當的治療策略。

腸胃停滯的診斷與處理方式

診斷方式通常包含:問診(病史、飲食)、理學檢查(測量呼吸、心跳、體溫,腹部觸診與聽診等)與影像學檢查(如X光檢查),可能搭配血液檢查評估潛在疾病。
一旦經過獸醫師確認為腸胃停滯,治療方針通常以內科支持療法為主,目標是幫助兔子盡快恢復正常的腸胃蠕動,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

  • 治療潛在疾病:如齒科疾病、代謝性疾病、疼痛、腫瘤或壓力等。
  • 藥物與輸液:止痛與消炎藥物、促進腸蠕動藥物。必要時可考慮補充兔專用電解質,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
  • 營養支持:食慾下降會讓腸胃蠕動惡化,持續進食、補充足夠熱量很重要,不僅能刺激腸道蠕動,也能避免脂肪肝。依照獸醫師建議,需人工餵食的情況,使用專為兔子或草食動物設計的營養粉草粉,依據獸醫師建議選擇適合的品項。
    優質的營養粉或草粉具有高熱量,好吸收消化的特性,含有小分子纖維的營養粉能幫助腸道好菌與菌叢平衡,含有較高比例不可溶長纖維的草粉更能幫助維持腸道正常蠕動。依照獸醫師的建議給予適合的品項,以及餵食量、濃稠度與餵食頻率。
    注意:對於已確診或疑似腸阻塞的兔子,不應進行人工餵食。
  • 補充兔專用益生菌和纖維:腸胃停滯時,菌叢失衡是原因也是結果。補充兔專用益生菌和可溶性纖維(益生素)如菊苣纖維、果寡糖阿拉伯半乳糖等,能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
  • 其他:若動物狀況合適,輕柔腹部按摩與適當運動也可能幫助腸道蠕動。

腸阻塞的診斷與處理方式

相較於腸胃停滯,腸阻塞是一種更急性、惡化快速可能致命的問題需要更積極醫療介入。診斷方式通常包含:病史(是否急性、突然發生)、理學檢查(觸診、異常低體溫、聽診等)、血液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尤其是腹部X光和/或超音波檢查)。
一旦經獸醫師確診為腸阻塞,因為可能快速危及生命,需要立即介入治療:

  • 支持治療:保溫(體溫過低時)、輸液(治療休克、矯正脫水與電解質)、止痛、胃部減壓等。若阻塞可移動,經支持治療後,多數兔子一天內可逐漸好轉(重新進食、排便、疼痛減輕)。若無改善,需考慮緊急手術,部份情況也可能直接進行手術。
  • 手術治療:若阻塞無法移動或有腸道外壓迫,首選緊急手術以移除阻塞或處理壞死腸段。術前須快速進行輸液和止痛等支持治療,以降低手術風險。
  • 術後照護與營養支持:包含輸液、止痛和促進胃腸蠕動藥物等。術後食慾未恢復時,依照獸醫師建議需人工餵食的情況,使用專為兔子或草食動物設計的營養粉草粉,依據獸醫師建議選擇適合的品項,以及餵食量、濃稠度與餵食頻率。同樣優質的營養粉或草粉,具有高熱量,好吸收消化的特性,幫助腸胃菌叢平衡與腸胃正常蠕動。

預防兔子腸胃停滯、腸阻塞的日常健康管理4方法

兔子的消化道疾病很常見,雖然沒有任何方法能 100% 避免,但透過日常照護仍能有效降低發生風險。只要兔兔家長在飲食、活動、環境與營養支持上多加留意,就能幫助維護兔兔腸胃健康,讓腸道功能更穩定,進而減少腸胃道疾病的發生。

方法1:提供高纖維的主食來源

維持腸道健康的首要條件,是讓兔子每天攝取充足的纖維,幫助腸胃道健康蠕動。

  • 主食盡可能提供無限量的優質牧草,像是提摩西草,這類草種富含不可溶長纖維,有助刺激腸道健康蠕動。也可搭配不同種類、洗淨的新鮮綠葉蔬菜。
  • 顆粒飼料需嚴格控制份量,高糖分食物如水果、果乾或零食應避免過量。纖維不足及高糖飲食會減緩腸胃蠕動,促進潛在病原菌過度增生,導致菌叢失衡,增加腸胃停滯、脹氣和腸毒血症的風險。

方法2:維持穩定的生活環境與情緒

壓力是引發腸胃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兔子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任何壓力事件都可能抑制腸蠕動引發腸胃問題,常見的壓力來源包含:

  • 生活環境改變 (如搬家、更換籠子、新動物或新成員加入家庭)。
  • 身體狀況 (疾病、疼痛、創傷或手術)。
  • 環境因子 (如日夜溫差過大)。

兔兔家長應提供安靜、穩定的生活空間,保持環境通風、乾燥與清潔,設置遮蔽處讓兔子有安全感,維持規律作息與日常互動,有助減少焦慮與穩定情緒,提升整體健康。

方法3:鼓勵日常運動與活動

長時間關籠或缺乏運動的兔子,容易出現腸道蠕動減緩,增加腸胃停滯風險。建議每天安排足夠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兔子在安全環境中移動、探索。透過設置跳台、隧道或互動型玩具等增加環境豐富化,激發活動意願與腸道健康運作。

方法4:補充營養支持,降低風險

若兔子出現食慾下降、排便變少或精神稍微下降時,獸醫師可能會建議補充適當的營養成分,幫助兔子恢復。獸醫師可能會建議給予的成分如:

  • 兔專用益生菌纖維不可溶長纖維能幫助腸胃正常蠕動。兔專用益生菌與可溶性纖維(益生素)如菊苣纖維、果寡糖阿拉伯半乳糖等,能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
  • 兔專用電解質:幫助維持電解質平衡與健康水合選擇含有兔專用益生菌與兔專用電解質產品,同時可補充益生菌協助腸道菌叢。
  • 營養支持:若食慾不佳,獸醫師可能會建議額外人工餵食,考慮選擇高熱量、半元素、好吸收消化,並專為兔子或草食動物設計的草粉,除了在就診後於獸醫師建議之下使用,也能作為日常保養像是灑在日常食物上、泡成泥狀拌食或搓成草餅,讓兔子平常也能輕鬆補充營養、纖維熱量,幫助維持體重與正常腸道蠕動運作與健康。
    老兔也需要注意消化代謝變化,在想維持正常體重的老兔也很適合使用草粉幫助提供營養與維持體重。由於每隻動物個體狀況不一,建議依照獸醫師的建議給予適合的餵食量、濃稠度與餵食頻率。

若兔子完全不進食、停止排便、腹部明顯脹大、精神差、活動低、體溫過低嚴重疼痛(如拱背、磨牙)等,代表已進入緊急狀態。這時候不能再觀望或居家照護,請立即送醫,才能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兔子不吃不喝不是小事,處處留意細節才能守護牠的健康

兔子是極為敏感、需要細心照護的動物,不吃不喝不是小事。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提醒兔兔家長:不要輕忽這些異常訊號,這些看似是小問題,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透過觀察:進食與飲水量、排便量與型態大小、精神狀態與活動力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儘早尋求專業動物醫院的協助,配合獸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只要日常照護得當,再加上兔兔家長的細心陪伴與觀察,就能大幅提升兔子的生活品質與壽命。記住,兔子的厭食絕不是小事,多一點警覺與知識,可能就是幫助牠度過危機的關鍵!

延伸閱讀

兔子 飼養須知

鼠兔鳥特寵關節健康小教室:掌握寵物行動關鍵,關節養護與保健看這裡!

當心老貓不吃東西只喝水!高齡貓常見老化問題與照顧重點解析

貓不吃東西只喝水怎麼辦?了解老化徵兆與照護對策一次看

 

當貓咪邁入高齡期,身體會逐漸產生變化,有時甚至出現食慾不佳、老貓不吃東西只喝水狀況,隨著老貓越來越瘦,不免擔心是否健康亮紅燈。而貓咪幾歲算老?哪些是正常老化情形,又有哪些徵兆是疾病問題呢?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從老化觀察疾病風險飲食與環境建議,帶您一一了解高齡貓的照顧重點,協助毛孩安穩度過熟齡生活。

貓咪幾歲算老?年齡與階段劃分

隨著年齡增加,貓咪的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流失、器官機能退化、牙口變差與免疫力下降,毛髮也會失去光澤或出現白毛。這些變化大多屬於自然老化,但仍會受到營養、品種、遺傳及環境影響。健康檢查不應等到貓咪變老才開始,所有年齡的貓至少需要每年一次完整健檢,以建立健康基準值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健康檢查應從年輕開始,熟齡後更要縮短間隔

依據美國動物醫院協會(AAHA)與美國貓科醫師協會(AAFP)2021 年指引:

  • 7–10 歲 熟齡期(Mature adult):相當於人類中年,建議每半年一次健檢,因為研究顯示,許多原本健康的熟齡貓在兩年內會發展出新疾病。
  • 11–14 歲 老年期(Senior):至少每半年一次健檢,因為慢性腎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腫瘤等疾病風險顯著上升。
  • 15 歲以上 高齡期(Geriatric):依臨床狀況,若有多重慢性病的老貓,可能需要每 3~6 個月檢查一次。

老貓越來越瘦是生病嗎?常見貓咪老化生理及行為徵兆

貓咪比狗狗更善於隱藏狀況,因此老化徵兆不容易被察覺,許多家長可能會直到出現明顯異常狀況時,才察覺毛孩已步入高齡。其實默默觀察就可能發現貓貓生活中的一些細微變化,以下整理出幾項常見的貓咪老化生理與行為徵兆

貓咪老化徵兆1:體重與肌肉量下降

隨著年齡增長,雖然邁入老年的貓咪所需熱量逐漸下降,但因老貓對蛋白質與脂質的消化利用率會下降,加上活動量減少、肌肉合成效率降低,容易出現體重減輕與肌肉流失。

若老貓越來越瘦,且瘦得明顯或快速,就必須懷疑是否有慢性腎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糖尿病等疾病,建議及早檢查。

貓咪老化徵兆2:食慾減退

老年貓身體消化機能退化,加上牙齒問題或慢性疾病影響,常造成食慾變差、挑食甚至拒食情形,毛孩家長應特別留意。

若長期未補充足夠營養,可能導致體力明顯下降或免疫功能降低,需要獸醫師介入評估與調整飲食。

貓咪老化徵兆3:活動力降低

貓咪開始老化後,關節退化疼痛或肌力不足情形逐漸增加,可能不再像年輕時愛跳上跳下或積極遊玩,若貓咪變得多數時間都在休息、活動力明顯下降,應考慮是否與關節炎疼痛有關。

貓咪老化徵兆4:睡眠時間變長

老貓白天睡眠時間明顯拉長,夜間變得容易驚醒或表現出不安行為,有時也會出現日夜顛倒睡眠周期混亂情形。若伴隨精神不濟或嗜睡,建議儘早就醫評估是否為潛在疾病表現。

貓咪老化徵兆5:認知力下降

部分老貓可能會出現類似人類失智的症狀,如對原本熟悉環境感到迷惘、走錯廁所、不認識主人或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等狀況發生,隨著認知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注意力,反應會變得遲鈍,甚至夜間可能出現焦躁不安、頻繁嚎叫等行為改變。

貓咪老化徵兆6:感官功能變差

高齡貓感官功能也會開始退化,尤其是視力與聽力的敏感度下降,像是對聲音反應變慢、呼喚時不理會,或比較不願意跳躍等情形,毛孩家長可適度調整居家環境配置,幫助老貓維持基本生活品質。

別忽略老貓不吃東西只喝水的警訊!從老化到疾病的照護指南

老貓不吃東西只喝水正常嗎?高齡貓常見潛在健康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貓咪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逐漸提高。部分疾病的初期症狀可能與一般老化狀況相似,若未及早辨識與介入,可能導致健康迅速惡化。以下整理老年貓常見的6大健康問題與徵兆。

高齡貓潛在疾病1:腎臟疾病

慢性腎臟病是老貓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研究顯示,大於10歲的貓咪30~40%有慢性腎病的問題,典型症狀包括飲水量明顯增加、排尿次數增多、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腎臟疾病多屬退化性且不可逆,通常進展緩慢,也較難在早期被發現。不過透過血液檢驗、尿液檢查與影像學檢查,仍能在相對早期掌握病情並進行控制。

高齡貓潛在疾病2:牙齒與口腔問題

牙科疾病是貓咪常見但經常被低估的健康問題。根據研究,多達70%的貓在2歲前就有輕重不等的口腔問題。在7歲以上的貓咪中,常見的牙科疾病包括牙周病、齒吸收與口腔腫瘤等,年齡也與牙周病和齒吸收的發生率顯著相關。為維護貓咪口腔健康,建議定期接受牙齒檢查,並注意貓咪有無流口水、食慾下降或是嚴重口臭。

若貓咪已經因為口腔問題而影響進食時,可選用專為貓咪設計的高熱量營養粉,依據貓咪喜歡的形式不同,可以配製成液態、粉狀或軟質的小球狀,能幫助維持貓貓所需熱量。

高齡貓潛在疾病3:關節退化與活動困難

貓咪不像狗狗會明顯表現跛行,但高齡貓仍可能因關節退化出現活動遲緩、跳躍意願降低或活動減少、多數時間休息。關節軟骨耗損會導致僵硬與疼痛,也可能出現情緒改變,如變得安靜、不願互動或對觸摸反應激烈甚至生氣。

家長可觀察牠們是否避開原本喜歡的高處或明顯減少活動量,必要時可與獸醫討論是否需要輔助性保健品環境調整

高齡貓潛在疾病4:胃腸道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消化道的變化尤為明顯。腸胃道的蠕動會減緩,腸道菌叢也可能會改變,這會導致消化能力下降與體重逐漸減輕。

此外,便祕也是老年貓常見的胃腸道問題,家長可以多注意排便頻率跟利用糞便評分表來評估糞便型態,必要時與獸醫師討論飲食纖維、補水或藥物調整。

高齡貓潛在疾病5:內分泌系統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老貓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包含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

  • 甲狀腺機能亢進:約 10% 的 10 歲以上貓咪會發生,症狀包括體重持續下降、食慾旺盛或叫聲變多、活動力增加、嘔吐等。診斷主要依靠血液檢測甲狀腺激素濃度。若能及早發現,此疾病可透過藥物、放射碘治療或手術控制。
  • 糖尿病:同樣好發於 10 歲以上的貓咪,多數類似人類第二型糖尿病。常見徵兆為多飲、多尿、食慾旺盛卻體重減輕。透過飲食調整與胰島素治療,大部分病例能穩定控制,少數甚至能達到「緩解」,不再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

高齡貓潛在疾病6:泌尿系統疾病

貓貓隨年齡上升出現慢性腎病的比例也是顯著提高,因為腎臟細胞老化以及慢性發炎的關係,影響尿液濃縮與代謝廢物排除,導致飲水量與排尿次數異常上升。

此外,因為尿液濃度降低,也損害了尿道原本的保護機制,而出現頻尿、血尿或排尿困難等症狀。

老貓不吃東西只喝水怎麼辦?營養建議、生活環境的日常守護

當貓咪步入高齡階段,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日常照顧方式也應做出相對應的調整。特別是在飲食營養生活環境方面的細節安排,對維持老貓的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具有關鍵的幫助。

老貓照顧重點:飲食營養補給

根據研究,高齡貓在進入10歲以上後,對脂肪與蛋白質的吸收效率逐漸降低,導致能量攝取不足及體重減輕。健康年長貓咪的飲食中可以適度增加蛋白質的含量與品質,以補償瘦肉組織(Lean Body Mass)的流失:另外也可以選用熱量密度較高蛋白質含量較高消化率更佳適口性更佳的飲食,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餵食,以幫助維持其肌肉量與體重。

可以選擇專為貓貓設計且有滿足以上條件的高熱量營養粉,需注意蛋白質含量充足且為高品質來源,以確保獲取均衡營養。營養成份若經過水解為半元素或小分子,可幫助貓咪們消化的過程,幫助吸收。高熱量密度的設計幫助貓貓們吃進少少的量就可以獲得一天所需的能量。尤其貓咪的胃容量小,老貓要如何吃進足夠的熱量、維持住體重,一直是家長們頭痛的地方。粉狀設計可變換多種吃法,粉狀劑型也提供多樣化的餵食方式,無論是拌入主食、加入溫水調成泥狀或製作成小球作為點心,一起找出貓貓最喜歡的進食方式吧!

此外,也可適當補充作為蛋白質的建構基礎原料的必需胺基酸、對動物多種器官都有研究指出有維持健康助益的Omega-3脂肪酸、以及動物體內容易隨著年齡減少的重要抗氧化物輔酶Q10等營養素,可作為針對中老年貓咪平衡飲食與營養攝取的輔助選項,不過實際使用上仍建議依照獸醫師指示調整。

打造安全無障礙的生活環境

隨著年齡增長,老貓的體力與關節機能逐漸下降,對生活空間的適應能力變差,容易因高低差、地面濕滑或空間變動而發生跌倒、迷失等風險。因此,為老貓打造一個安心穩定的居家環境,有助於減少外在刺激、提升安全性,也能讓牠們自在行動與休息。

  1. 降低生活動線中的高低差:在貓貓需要攀爬、跳耀的地方增加緩降坡,減少老貓上下樓梯的難度,減輕關節負擔。
  2. 鋪設止滑材質地墊:針對常行走的地面加鋪止滑墊,可防止跌倒與滑倒,特別是浴室、廚房等易濕滑區域。
  3. 創造安靜角落專屬空間:讓老貓可在熟悉又隱密的角落安心休息,建議放置舒適的寢具或柔軟毛毯,避開高流動人潮的區域。
  4. 提高貓砂盆與餐具:選擇低邊緣貓砂盆、抬高的餐碗,減少低頭與抬腿的動作負擔。
  5. 控制室內溫度與濕度:老貓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建議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過熱,提供恆溫空調或保暖睡墊等輔助用品。
  6. 避免驚擾與過度變動:不建議頻繁更動家具位置或新增陌生動物成員,穩定環境可減輕老貓壓力,促進情緒穩定。

善用寵特寶VETdicate專業醫療資源,陪伴老貓安穩度晚年

隨著高齡貓咪的身體變化,照顧不再只是日常清潔與餵食這麼簡單,需要更仰賴毛孩家長細心陪伴與照護,當貓咪出現如只喝水卻不進食、精神或行為異常改變等狀況,建議應儘快帶貓咪前往動物醫院,由獸醫師進行詳細診斷與後續處置。

寵特寶VETdicate提醒,越早發現、越早介入疾病問題,就越有機會延緩老化造成的不適與風險。如果需要諮詢專業獸醫團隊,可以查詢鄰近的動物醫院,為家中毛孩尋找最安心的照護後盾,讓貓咪熟齡、高齡生活依然自在健康。

延伸閱讀

貓咪好像變懶、變瘦又愛喝水?小心可能是貓腎臟病早期徵兆!

貓咪關節炎別輕忽!常見症狀、原因與照護方式一次解析

老狗照顧別等出現問題才重視!一文看懂高齡犬老化徵兆、疾病

別把老化當正常!老狗不吃不喝、活動力變差可能藏著老狗照顧健康危機

當狗狗步入老年,牠們的身體與生活習慣都會慢慢發生變化,老狗照顧的方式,也需要更全面的關懷與觀察。面對高齡犬,我們該怎麼做出適當的應對?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邀請毛孩家長一同深入了解老年犬的身體變化常見健康問題照護重點,為心愛的狗狗打造安心、舒適的晚年生活。

狗狗幾歲算老?老狗照顧從了解身體老化開始

隨著時間流逝,狗狗也會和人類一樣,逐漸進入生命的熟齡階段。老化是身體機能自然退化的過程,包含新陳代謝變慢、關節活動度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視力、聽力與腦部功能的逐步衰退。這是生理變化的一部分,只要家長適時提供照護與陪伴,就能讓毛孩的黃金晚年過得更舒適。

那麼,狗狗幾歲開始算老呢?由於狗狗的品種、體型不同,其老化速度也有差異,因此並沒有一個特定的年齡可以被普遍定義為「高齡」。

  • 根據 2019 年 AAHA 犬隻生命階段指南 (2019 AAHA Canine Life Stage Guidelines),高齡犬被定義為 「預估壽命的最後 25% 」
  • 而狗狗的壽命也跟他們的體型息息相關,通常大型犬7~8歲會被認為步入老年期,而小型犬的壽命則較長,會認為12歲才進入老年。
  • 當毛孩步入中年時,家長其實就可以開始慢慢留意牠們在飲食、活動力、情緒健康狀態上的細微變化,為進入熟齡期做好準備。

老狗不吃不喝一直睡?看懂老化徵兆的身體外觀及行為變化

狗狗進入熟齡期後,會有一些身體外觀及行為上的改變,毛孩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觀察,提早掌握毛孩的身體狀況:

高齡犬徵兆1:視力與聽力退化

狗狗隨著年齡增長,眼睛與耳朵的感知能力會逐漸下降。常見的眼睛退化問題是核硬化、虹膜萎縮、白內障、眼淚分泌異常等。

  • 白內障會使眼球混濁、看東西像隔著一層毛玻璃,導致狗狗走路時容易撞到障礙物、走起來時也會猶豫不前。
  • 聽力退化則為對呼喚沒有反應,甚至熟睡時完全叫不醒。這些都是正常老化現象的一部分,建議家長透過靠近互動、手勢取代語音指令,幫助狗狗維持日常交流與安全感。

高齡犬徵兆2:毛色變白與口臭

毛色的變化也是高齡犬明顯徵兆之一,通常從眼睛或嘴邊周圍開始轉為白色,接著全身毛髮會逐漸失去光澤,甚至看起來如霜雪覆蓋般泛白。

同時,發覺有些狗狗身上出現體味,其實大多來自於嘴巴,因為口腔牙周問題或是腎臟功能下降導致嘴巴散發出腐敗的味道或尿騷味,需要諮詢獸醫師一同找出潛在問題。

高齡犬徵兆3:呼吸道問題與氣管塌陷

部分小型犬隨著年齡增長,原本就有的氣管塌陷問題可能會惡化,出現慢性咳嗽、運動後呼吸費力或呼吸聲變大的情況。

這並不是所有老年犬都會發生的狀況,但在小型犬尤其常見。此時若仍使用項圈,可能會壓迫氣管、加重不適。建議改用胸背帶,能分散壓力、保護呼吸道,也避免牽繩拉扯造成傷害。

高齡犬徵兆4:體重變化與肌肉流失

高齡犬因為活動量與身體代謝率下降的關係,每日身體所需的熱量與青壯年時期相比大約下降了30~40%,也導致有一部分的狗狗因此變得過度肥胖。

但大部分大於12歲的狗狗因為肌少症、消化能力下降而有體重過輕的情況。可以經由定期量體重與評估體態,並搭配飲食調整與適度運動,幫助狗狗維持基本肌力。肌力可以維持體態和步態穩定。

高齡犬徵兆5:活動力下降與臀部肌肉萎縮

年長狗狗常出現不愛走動、步伐拖地或散步距離變短的情形,這與下半身肌肉萎縮有關,尤其以腰部與臀部最為明顯。

若狗狗出現行走不穩或容易跌倒的情形,應先帶到獸醫院進行檢查,以確認是否為神經系統或骨關節等疾病所引起,並依檢查結果再與獸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或復健計畫。

老狗怎麼照顧?常見徵兆、老化症狀與日常照護一次掌握

老狗越來越瘦正常嗎?老狗常見的7種老化相關疾病症狀

隨著年齡增長,狗狗身體機能逐漸退化,不僅外觀與行為會產生變化,也更容易罹患各種與老化相關的疾病,以下整理7種常見老化疾病症狀: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1:犬失智症

如果你發現狗狗變得容易徘徊迷路、難以找到碗盆或熟悉地點、在夜間頻繁醒來、亂叫或如廁習慣混亂,這可能並非單純老化,而是「犬認知功能障礙症候群」(Canine Cognitive Dysfunction,CCD)

這是一種常見的腦部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可經由「DISHAA 犬認知功能障礙評估表」六大指標評估,建議及早向獸醫反應行為異常,早期診斷對於後續的治療與控制有相當大的幫助。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2:口腔健康惡化

高齡犬罹患牙周病、牙結石與掉牙的風險大幅上升,不僅影響進食與營養吸收,也可能引發口臭、疼痛甚至全身性慢性炎症反應。

狗狗的口腔例行性檢查應從小開始,必要時進行由獸醫進行牙科處置,並透過日常刷牙或潔牙產品維持口腔清潔,及早介入與持續維護,能降低狗狗在老年時因口腔疾病帶來的不適。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3:慢性疼痛

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狗狗變得動作緩慢、不願活動或都在睡覺是「年紀大了」。但其實,這些變化有可能是慢性疼痛的表現,尤其在高齡犬貓身上非常常見。這些疼痛行為有時很細微,不容易察覺,因此事先了解再加上細心觀察,是幫助毛孩維持生活品質的一大步。

毛孩家長可藉由拍攝影片(記錄毛孩走路、上樓、跳躍與人互動時的樣子)、注意行為變化(變得不願活動、躲起來、吃得少、容易煩躁)、紀錄反應(對觸摸變得敏感)等方式,提供獸醫師毛孩在家的狀況,幫助評估毛孩的狀況與後續治療追蹤。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4:腫瘤相關疾病

犬隻和人類一樣,也會有罹患癌症風險,以高齡犬機率較高,而許多腫瘤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狗狗常見腫瘤種類如佔所有犬類癌症的20%淋巴瘤、好發於皮膚的肥大細胞瘤、侵襲骨骼系統的骨肉瘤、屬於口腔癌類型的黑色素瘤、常發生在未絕育母犬的乳腺瘤,以及跡象不明顯的血管肉瘤等。

這些病症出現警訊可能為快速增長的不明腫塊體重驟降食慾不振等。建議平時多觀察毛孩身體狀況與行為變化,若有異常應及早就醫,透過影像與病理檢查並及時介入治療。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5:腎臟與肝臟功能退化

腎功能衰退是高齡犬最常見的內科問題之一,會造成多喝水、多尿、食慾減退與體重下降。肝臟機能下降則會影響代謝效率與能量利用。這些內臟器官的變化,多數在早期症狀不明顯,需仰賴定期血液與尿液檢查來早期偵測與治療。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6:心臟與呼吸道退化疾病

當高齡犬看起來特別喘,可能是心臟及呼吸道退化的問題。隨著老化,出現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像是心臟瓣膜疾病擴張性心肌病等,引起血液循環不良與肺部積水,表現出慢性咳嗽、喘氣或運動不耐等症狀。

部分小型犬老化則可能出現氣管塌陷,或同時有支氣管塌陷,也會有乾咳、運動不耐,或甚至呼吸困難,尤其在運動或情緒激動時特別明顯,甚至缺氧而舌頭發紫。若發現狗狗有咳嗽、呼吸不順的帳況,建議盡早由獸醫進行胸腔影像與氣道檢查。

老狗常見老化疾病症狀7:老狗特殊老化疾病

這種疾病會出現在老年大型犬隻(拉布拉多及其相關品種),因為體內長神經(Long nerves)的退化,特別是喉神經與坐骨神經,造成喉頭麻痺呼吸音變得大聲又明顯,以及後肢無力,無法感覺到自己的腳站在哪裡、怎麼用力才對。治療可能包括手術搭配物理治療來維持肌肉量跟生活品質。

老狗照顧指南:飲食營養與生活環境

年齡不斷的增長,狗狗的照顧方式也需要跟著調整,尤其是飲食營養生活環境方面的細節,對維持老年犬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有關鍵的影響。透過以下照顧重點,加上毛孩家長細心的陪伴,可讓老年狗狗在熟悉且安心的環境中度過舒適的日常。

老狗照顧重點1:飲食營養調整

隨著狗狗步入高齡期,維持能量需求(MER)通常會隨年齡下降,每日身體所需的熱量與青壯年時期相比大約下降了30-40%,若仍維持壯年期的熱量攝取,容易導致肥胖,增加關節與行動負擔,甚至影響整體健康。

然而,更多的老年狗狗則是出現體重減輕與肌肉量流失。高齡犬常因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活動力變少,以及吸收效率降低,容易出現肌少症(sarcopenia)。這類情況並非單純「變瘦」,而是體內瘦肉組織(LBM)流失所致,除了影響基礎謝率、活動力,還會進一步影響免疫功能。

因此,在控制熱量的同時,更應兼顧蛋白質的攝取量與品質。建議家長選擇針對高齡犬設計的專用飼料,過重的狗狗選用較低的熱量密度與適當增加的纖維含量,幫助控制體重。

過瘦的毛孩則應攝取高品質易吸收的蛋白質來源,維持肌肉與基本活力,維持體態在理想體態的區段。這時選擇符合犬營養需求標準的犬營養粉就很適合作為熱量的額外補充來源,並有水解蛋白幫助蛋白質吸收,高熱量密度的設計更能只要多加一點,熱量多就不只一點。且粉也能直接與罐頭、乾飼料混合,甚至做成小球當零食,方便好餵又不容易浪費。
另外,可選擇適合的營養成分,也幫助維持老犬的健康狀態,提供重要營養成分如下:

  • 魚油omega-3是在老年常常被建議補充的營養成分,可以幫助肌肉、關節與腎臟維持機能與健康。選擇上應注意EPA與DHA的濃度(每毫升中的含量),與是否有例如軟膠囊的抗氧化保存包裝方式。
  • 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是動物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外源性攝取的胺基酸,並且構成體內多種重要結構的原料。補充可以幫助維持瘦肉組織,另外必需胺基酸還參與了免疫力、體內組織與酵素等多項生理機制。選擇上應注意選用專為犬貓所設計的綜合必需胺基酸產品,若能適量添加於日常飲食中,有助於維持營養狀態,促進整體健康。
  • 老年犬隻隨著年紀增長,體內可能需要額外補充以維持抗氧化能力,可依需要添加抗氧化成分如肉鹼、原花青素OPC、半胱胺酸NAC、硫辛酸、維生素E等,協助延緩老化狀況。
  • 腸道菌叢(Gut microbiome)對整體與免疫健康扮演重要角色,毛孩年老後,其腸道菌叢也會出現改變。補充益生菌能幫助腸道補充有益菌群,益生素(例如: 果寡糖 FOS)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這些成分能夠幫助維持腸道與免疫系統健康。
  • 關於老犬的腦部與神經保健,獸醫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特殊草本營養成分如丹參、遠志,或是一些神經健康相關營養成分如腦磷脂SAMe輔酶Q10等,可考慮選擇經過獸醫師特別設計,能幫助維持犬老年腦部與神經健康的營養成分。
    其中,輔酶Q10是全身細胞中天然存在的重要抗氧化物質,會隨年齡逐漸下降,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不僅支持腦部,也有助於心臟、牙周與眼睛的抗氧化保護。

若狗狗進入慢性疾病後期或緩和照護階段,營養策略則需進一步調整。此時的重點,從「營養均衡」轉為「先吃得下最重要」。許多病犬會因食慾不振、噁心或長期用藥導致拒食,這時應優先讓牠吃下熟悉或偏好的食物,提升整體進食意願。

必要時,可在獸醫評估下使用食慾促進劑、止吐藥物或補充水分,若口服餵食有困難,也可考慮經餵食管餵食,以穩定提供營養與藥物,避免病情惡化。因此即使此時的飲食無法完全符合醫學營養標準,狗狗能吃、願意吃、吃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事。

老狗照顧重點2:生活環境安全性

年長狗狗的感官靈敏度會逐漸下降,視力、聽力、平衡感與關節靈活度皆可能退化,家中環境的安全性與便利性成為照顧的重點。

  1. 減少滑倒風險:為避免關節退化或平衡感變差的狗狗在室內滑倒,可在光滑地板上鋪設止滑墊或瑜伽墊,特別是狗狗常活動的區域,如廚房、走廊與休息區。
  2. 提供穩定支撐的睡眠區:柔軟但具支撐力的床鋪能減輕關節壓力,協助緩解老年性骨關節炎的不適。
  3. 避免頻繁上下跳躍:建議使用坡道或緩升的階梯取代跳躍上下沙發、床鋪等高處,降低脊椎與四肢負擔。
  4. 調整食具高度:提升飼料碗與水碗的位置,有助減少頸部與脊椎彎曲的不適,特別適用於關節僵硬的高齡犬。
  5. 夜間感應微光照明:對於視力退化的狗狗,可以在走道或常活動區安裝微光感應燈,夜間自動亮起可協助狗狗辨識環境動線,降低因視線不良而碰撞家具或迷路的問題,也避免持續光線影響生理時鐘。
  6. 保持動線暢通:整理好家中雜物,讓狗狗活動路徑清晰,減少跌倒或受困風險,特別是在空間轉角與樓梯附近。

除了室內環境安全外,日常散步時,選擇適當的輔具也很重要。狗狗的氣管可能因老化變得脆弱敏感,若還是使用頸圈,拉扯時壓迫呼吸道,容易導致咳嗽或呼吸困難。建議可以改用支撐力更佳的胸背帶,不用套住犬隻脖子,能夠平均分散施力點、減少壓力。大型狗狗也可以選用包覆性背帶,在不拉扯狗狗關節或腹部的情況下,協助狗狗站起、行走或上下樓梯。提帶設計也可以讓家長更輕鬆支撐狗狗起身、行走、上下車或如廁。幫助狗狗外出更加舒適安全。

老狗照顧不難,寵特寶VETdicate陪您一起照顧毛孩高齡旅程

當狗狗步入高齡階段,身體與行為上的變化或許來得悄然無聲,但只要毛孩家長多一分觀察與耐心照顧,就能為他們帶來更安心穩定的晚年生活。不論是針對老化疾病的早期識別,或是飲食營養的細節調整、環境動線的安全設計,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其實正是守護老狗幸福生活的關鍵。

若家中毛孩已有老化徵兆或相關健康疑慮,寵特寶VETdicate建議應盡早諮詢專業獸醫師評估,至附近的動物醫院,進行健康檢查與照護計畫規劃,讓我們一同攜手,陪伴毛孩度過充實、舒適的每一天。

延伸閱讀

狗狗失智不等於失去希望:認識狗狗失智症與照顧方法

認識狗狗腎臟病,一文看懂發病成因、常見症狀與照護飲食方式

狗狗關節炎影響行動?掌握3階段症狀、引發原因與照護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