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拉肚子怎麼辦?常見成因、照護方式、送醫關鍵時刻一次看
身為您家毛孩的專屬鏟屎官,在清理貓砂時發現貓砂盆裡出現一灘異常濕軟的便便,您的貓咪蹲坐在一旁,看起來精神又好像還好,這往往讓許多毛孩家長不知所措。貓咪拉肚子的原因相當多元,從飲食轉換造成的不適,到潛藏的腸胃疾病,或緊迫壓力的反應都有可能,若未能及時判斷與處理,最怕的就是延誤病情了。
寵特寶VETdicate獸醫師團隊,將帶大家釐清貓咪拉肚子的常見原因、毛孩家長可以做的觀察與應對方式,並整理常見問答,協助毛孩家長在第一時間作出正確判斷,讓寵特寶與您一起守護貓咪的消化道健康。
貓咪拉肚子是什麼情況?如何判斷貓咪有軟便/腹瀉
貓咪拉肚子/腹瀉/軟便(Diarrhea) 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症狀,是指貓咪排便頻率增加、糞便含水量上升,並可能伴隨糞便量變多的情況。通常反映的是來自於腸胃道內部或是外部的疾病導致腸道出現異常,此異常可能包含吸收障礙、分泌過多、腸道通透性或蠕動的改變等異常。
許多毛孩家長可能會困惑,我要怎麼知道我家毛孩有拉肚子?判斷的重點在於 「便便的成形程度」和「水分的多寡」。正常健康的便便,應該是中等或深棕色,且排便頻率應該保持一致,每次排便應含有大部分形狀完整、觸感堅實但不會過硬的便便,便便表面略微濕潤。若是軟便或腹瀉,便便會有至少一半以上不成形,呈現鬆散、軟爛、糊狀,甚至完全是水狀。您可參考下列的糞便評分表,幫助您評估您家毛孩是否有軟便:
- 1-2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便秘或輕微脫水的狀況,代表腸胃道健康狀態不佳。
![]() |
![]() |
1分:非常乾硬易碎的便便,可能難以排出,呈現子彈狀。 | 2分:堅硬且不具延展性,有明顯截斷的條狀,撿起時不留痕跡。 |
- 3-4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消化道是正常健康的狀態。
![]() |
![]() |
3分:堅實但有彈性、略帶濕氣,外觀呈長條狀及可見的裂縫,撿起時幾乎不留痕跡。 | 4分:外觀平滑且呈長條狀,潮濕且表面黏稠,能保持形狀,但撿起時會留下痕跡。 |
- 5-7分:可能代表您的毛孩有軟便或下痢,代表腸胃道可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
![]() |
![]() |
![]() |
5分:柔軟且非常濕潤,形成一堆,撿起時會散開並留下明顯的痕跡。 | 6分:軟爛、不成形、難以撿起並且會留下明顯痕跡。 | 7分:水狀、鬆散無形狀,形成一灘,無法檢起。 |
若您擔心毛孩的消化道健康,或發現任何異常(如黏液、血液、寄生蟲等),建議立刻諮詢您的獸醫師,找出背後可能的原因並盡快處理。
貓咪為什麼會拉肚子?從常見腸胃道疾病到腸胃道以外的疾病全解析
貓咪拉肚子不一定只是「腸胃不舒服」,原因可能很多,從吃到不適合的食物引起食物過敏、腸道寄生蟲感染,甚至腎臟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其他器官的疾病都有可能。
腸胃道相關的疾病
- 飲食相關:如貓咪在短時間內突然更換飼料,或攝取人類食物或乳製品等不易消化吸收的成分,可能引發食物不耐型下痢。此外,當身體將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質種類判斷為有害物質時,啟動過度的免疫反應,會引起腸道發炎,造成食物過敏型下痢。
- 寄生蟲或細菌感染:在貓咪可能出現的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絛蟲、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和滴蟲等。細菌感染如沙門氏桿菌等都可能造成腹瀉。
- 炎症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BD是一種腸黏膜長期處於被刺激與發炎的狀態,使腸胃道壁增厚,影響正常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導致吸收不良與慢性腹瀉,臨床症狀取決於腸胃道受影響的部位,可能出現嘔吐、體重減輕、腹瀉/血便和食慾下降等。
- 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發炎會讓正常的結腸功能無法發揮,減少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並出現蠕動異常,導致急性或慢性腹瀉,並可能出現黏液便、血便、裡急後重和排便時伴隨疼痛等。
- 腸道腫瘤性疾病: 腸道腫瘤在老年貓發病率相對較高,常見的腸道腫瘤包含淋巴瘤、腺癌、肥大細胞瘤和平滑肌肉瘤等。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範圍、是否轉移等,可能出現嘔吐、腹瀉、食慾體重下降、黑便/血便、排便困難,甚至出現潰瘍、穿孔或腸阻塞風險。
- 誤食毒素/毒物: 可能毒物如葡萄/葡萄乾(可導致嘔吐、厭食、腹瀉、腎臟損傷)、砷中毒(經過處理的木材產生的灰燼,可導致腹瀉、腹痛、嘔吐)、秋水仙(可導致血樣腹瀉)或蘇鐵(常見庭院植物,可導致嘔吐、腹瀉、肝衰竭、呼吸困難)。
腸胃道以外的疾病
除了腸道本身病變,許多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異常,也可能間接影響到腸道並引起腹瀉。這些異常往往容易被忽略,以下將帶您認識可能造成下痢的腸胃道以外的疾病:
- 胰臟外分泌液不足(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EPI):胰臟消化酵素分泌不足,讓營養成分無法被消化吸收,貓咪可能吃得多,卻持續體重減輕和腹瀉,糞便可能呈黃色至黏土色且非常臭,若有出現脂肪性腹瀉(油便),還會導致肛門周圍和尾部毛髮呈現油膩外觀。
- 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好發於中老年貓的常見內分泌疾病,因甲狀腺素過度分泌所引起,甲狀腺素會促進腸道蠕動,導致貓咪食慾大增,卻伴隨嘔吐、腹瀉、體重減輕、多渴多尿等其他症狀。
- 腎臟病: 當腎臟功能異常時,腎臟會無法有效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如尿毒素,導致氮血症與尿毒症的風險,影響腸道黏膜健康與菌叢平衡,引發間歇或持續性腹瀉。另外可能出現多渴多尿、嘔吐、體重減輕、口臭和食慾變化等其他症狀。
-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貓白血病(FeLV)、貓愛滋病(FIV)等:這些病毒感染會傷害貓咪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功能下降,使腸道更容易受到細菌、寄生蟲或黴菌的侵害,進而發展為反覆性腹瀉,並可能造成體重減輕、嘔吐、精神食慾下降或貧血等其他症狀。
貓咪拉肚子需要看醫生嗎?居家觀察與就醫時機指南
當貓咪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時,毛孩家長可以先透過觀察與記錄,幫助獸醫師更快了解狀況。然而,若伴隨特定症狀或持續惡化,就代表腹瀉已超出居家照護的範圍,應盡早帶去就醫。
仔細觀察並記錄症狀變化
發現貓咪腹瀉時,第一步是冷靜觀察與詳細記錄,在就醫時這些紀錄能提供獸醫師重要線索,協助釐清病因並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重點包括:
-
- 糞便質地:是否成形或呈水狀
- 糞便量、糞便顏色與氣味:是否帶血或黏液
- 腹瀉發生頻率:一天內排便次數
- 腹瀉持續時間
- 是否出現其他臨床症狀:如精神差、食慾差、排便困難、體重降低、嘔吐 、 嗜睡 、便血/黏液或腹部疼痛等狀況
*注意若腹瀉較嚴重、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現腹瀉以外的症狀,建議立刻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帶毛孩就醫時,建議可用手機拍下異常的糞便狀態,並留存新鮮的糞便樣本,讓獸醫師可以立即檢查。
貓咪腹瀉可能只是短暫不適,也可能是潛在重大健康問題的警訊。毛孩家長若能辨識不同嚴重程度的症狀,就能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以下5種情境,代表腹瀉已超出居家照護範圍,應立即諮詢獸醫師或帶去診治:
1. 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
正常情況下,貓咪短暫腹瀉可能因為飲食改變或輕微刺激反應所致,多能在幾天內改善。然而,若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未見好轉,尤其合併精神不振、厭食、嘔吐、糞便帶異味、黏液、異常色澤如血便、黑便,甚至有腹痛等症狀,就不能再等待觀察。若拖延診治,貓咪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會迅速流失,導致更嚴重併發症。
2. 幼貓或高齡貓出現腹瀉
不論是尚未建立完整免疫系統的幼貓,還是臟器功能逐漸退化的高齡貓,都是腹瀉風險族群中的高危險對象。這兩類年齡層的貓咪一旦發生腹瀉,身體難以自行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平衡,脫水與低血糖進展速度遠快於成年貓。此外,年長貓常合併慢性腎病、甲狀腺異常或腫瘤等潛在病因,初期症狀可能只表現為輕微軟便,這些潛在問題容易被忽略。只要貓咪屬於上述年齡層,即便症狀看似不嚴重,也應盡早讓獸醫師介入進行診治。
3. 糞便含血、黏液或異常顏色
貓咪的糞便若出現鮮紅色血絲、果凍狀黏液、偏黑或像柏油狀,都暗示腸道可能出現潰瘍、出血或腫瘤性病變。鮮紅色多來自結腸與直腸末端出血,黏液則常見於下段腸炎或寄生蟲感染;而黑色柏油樣糞便,則可能代表小腸上段或胃部出血後經消化道分解。這些情形皆非單純消化不良,可能需透過大便檢體、血液學檢查甚至影像學等檢查,確認是否有相關的腸道病變。
4. 同時出現嘔吐、嗜睡或脫水
腹瀉合併嘔吐、精神萎靡、脈搏微弱、眼窩凹陷或皮膚彈性變差,是臨床上脫水的明顯表現。此時貓咪可能不再進食,也無法維持正常飲水,電解質流失速度遠大於補充速度,增加嚴重疾病或其他併發症風險。尤其當腹瀉與嘔吐同步發生,容易造成腸胃道暫時性不蠕動,必須透過靜脈輸液、藥物與獸醫師的診治,才能避免急性惡化。
5. 懷疑誤食毒物、異物或危險物品
貓咪天生好奇,常會啃咬塑膠袋、線材、家中植物或不明食物。一旦懷疑貓咪可能誤食有毒物質、人用藥品、線狀物或其他異物,無論是否已出現腹瀉,皆需立刻就醫。某些中毒症狀在早期只會出現輕微腹瀉或嘔吐,但幾小時內就可能轉為急性腎損傷;而異物則可能卡在腸道中造成阻塞、穿孔或壞死。若延誤了治療時間,將大幅提高手術與住院風險。
診斷方面,獸醫師會依照病程長短、糞便特徵、評估嚴重程度後,針對可能原因進行血液學、影像學(如X光、腹部超音波)等檢查,並視情況安排糞便檢驗、傳染病快篩或甲狀腺功能測試,以排除寄生蟲、腸炎、內分泌疾病或腫瘤等潛在病因。
治療上,除了針對病因給予相關藥物如驅蟲藥治療外,常見處置還包括:輸液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調整飲食、給予相關藥物如止瀉藥協助動物症狀緩解。
貓咪拉肚子的照護指南:照護時飲食調整與環境注意事項
當貓咪因腹瀉接受過獸醫師診療後,後續的居家照護同樣重要。透過飲食調整、適當餵食方式、補充水分與提供安靜環境,都能幫助腸胃逐步恢復,減少不適並促進康復。家長若能配合獸醫師的建議,並細心觀察毛孩的狀況,就能給予更完善的支持。
1. 隨時補充新鮮飲水
腹瀉會加速體液流失,讓脫水的風險升高。毛孩家長應觀察貓咪的飲水情況,提供多個飲水點,並保持水源的清潔。
2. 少量多餐飲食,切勿自行禁食
許多毛孩家長誤以為腹瀉時應該讓貓咪禁食,其實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對貓來說,長時間不進食有誘發脂肪肝的風險,建議改為少量多餐,挑選溫和、易消化的處方飼料或獸醫師建議的配方,避免餵食零食、生食或高油高鹽的食物。若貓咪拒食或吃得明顯變少,千萬不要拖延,應儘早諮詢獸醫師,以免延誤病情。
3. 調整換糧的速度恢復原飼料
若貓貓最近有在因換糧並出現而拉肚子狀況,可能是因為食物轉換太過快速,腸胃道尚未適應新的食物。建議應先恢復原本的食物,待排便正常後,再重新啟動延長型轉糧計畫,建議將轉糧期拉長至1~2週,採用循序漸進的比例調整餵食配方,有助於腸道逐步適應。例如:一開始換新飼料25%,慢慢增加至比例各半,接著75%,最後100%完全轉換。
4.提供安靜環境與充分休息
貓咪腸胃不適時,常會顯得比平常更疲倦或嗜睡。毛孩家長應提供安靜、溫暖、不被打擾的環境,減少噪音與陌生人干擾,讓牠好好休息。不過若貓咪出現異常疲憊、反應遲鈍、走路不穩或腹部腫脹等異常狀況,就不只是單純的疲倦,而是需要立即就醫的警訊。
關鍵營養補充,幫助貓咪度過腸胃不適期
當貓咪腹瀉時,除了遵從獸醫師的醫囑給予相關治療之外,建議也可諮詢獸醫師的建議,給予最適合您家貓咪的營養補充品,幫助腸胃道健康,以下為提供腸胃道健康營養成分相關知識:
1.益生菌(Probiotics):
是許多人都熟知的營養成分,可幫助增進腸道菌叢品質、維持菌叢平衡與腸道健康,建議可選用歐盟認證犬貓專用的益生菌株,最好有標示菌株編號,並確保菌量足夠,若選擇專業的益生菌製造廠商,更能確保品質穩定,對動物有正向幫助。
2. 纖維(Fiber):
纖維是維持毛孩消化道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根據其性質,可大致分成兩種類型-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
- 可溶性(Soluble)纖維:大部分可溶解於水中,通常作為益生元(Prebiotics)被身體利用,又稱為益生素、益菌生,作為益生菌的食物被利用與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供腸道細胞使用,若和益生菌一起給予,可以幫助有益細菌生長,延長益生菌於體內的存活時間。常見益生元如阿拉伯膠、果寡糖FOS、洋車前子、抗性麥芽糊精等。
- 不可溶性(Insoluble)纖維:一般無法溶解於水中,能在腸胃道中保持結構,幫助維持糞便正常軟硬度,及維持正常的腸道蠕動健康。
3. 後生元(Postbiotics):
後生元是失去生命活性的微生物和/或微生物的部分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等),也可能包含它的代謝產物在內,有越來越多的與後生元相關研究顯示也與益生菌類似能幫助維護宿主健康,幫助維持腸道健康。
4. 吸附性黏土:
可以幫助吸收腸胃道內多餘的水分進入黏土內,或是將一些不需要的化合物黏附在黏土表面,再從腸胃道排出體外,如高嶺土(Kaolin)、膨潤土(Montmorillonite)等。
5. 維生素B9(葉酸)、維生素B12:
是維持毛孩正常代謝如細胞更新分化的重要維生素,兩者會共同作用,由於必須從飲食中攝取,在某些情況容易缺乏,需要額外補充,研究顯示口服補充與針劑補充有相同效果,口服途徑更具便利性,可提供需長期補充的毛孩另一種選擇。
6.麩醯胺酸(L-Glutamine):
作為腸道上皮細胞能量來源,能幫助維持腸道黏膜健康,為條件胺基酸,特殊時期容易缺乏,需要額外補充,建議可選擇高純度及醫療等級,並且針對毛孩調整適口性的產品更容易餵食。
7. 草本(Herbs):
有些草本成分,能在較複雜且長期狀況時提供腸道營養,如貓爪藤能幫助免疫系統健康,薑能幫助腸道正常蠕動,蘆薈能幫助腸道細胞健康等。
貓咪拉肚子常見問題Q&A大解析
Q1:貓咪軟便會自己好嗎?
有時候貓咪因為飲食改變、壓力導致緊迫,或吃到不適當的食物,出現短暫性的軟便或腹瀉,多數情況下在數天內可自然恢復。但若軟便情形持續24小時或伴隨精神不振、厭食、嘔吐、糞便帶異味、黏液、血便、黑便,甚至腹部疼痛等其他症狀,就不能單靠觀察等待,可能已經涉及慢性腸道發炎、感染或其他潛在全身性疾病,需盡早就醫檢查。
Q2:貓咪拉肚子但精神很好,要不要去看醫生?
別被貓咪看似活潑的外表所誤導!即使牠們精神佳、食慾正常,持續出現軟便、水便等消化道症狀,仍可能暗藏健康警訊。舉例來說:
- 梨形鞭毛蟲(Giardia)感染:常見於看似健康的貓咪,即便沒有明顯症狀,也可能透過糞便傳播,並在糞便檢查中意外被發現。當貓咪免疫力低下時,可能會影響健康,長期下來甚至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的下痢。
- 胰外分泌不足(EPI):這類疾病常在胰臟功能嚴重受損(高達90%)後才出現臨床症狀,表面上貓咪雖進食正常,實際上卻早已吸收不良、營養缺乏,導致體重下降與慢性軟便問題。
總結來說,貓咪的腸胃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只要排便異常超過24小時,無論精神食慾如何,都應讓獸醫師進一步檢查,排除潛在疾病風險。
Q3:貓咪拉肚子時可以禁食嗎?
不可以!千萬別自行替貓咪禁食。貓咪長時間不進食可能引發脂肪肝(肝臟脂質代謝異常),是一種潛在致命的併發症。即使腹瀉發生,也應盡量維持基本的進食量。建議將原有食物調整為易消化的飲食,並採少量多餐方式餵食,避免腸胃一次負擔過重。同時應暫停零食或生食等食物,減少對腸胃的影響。
Q4:什麼時候該補充益生菌?哪種狀況不建議吃?
只要當動物有出現菌相不平衡時,不論是服用抗生素、腸道引起的嘔吐與下痢、手術後、飲食轉換、打疫苗後、老年、離乳後、緊迫或環境改變等,都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叢品質、維持菌叢平衡與腸道健康,建議可選用歐盟認證犬貓專用的益生菌株,最好有標示菌株編號,並確保菌量足夠,若選擇專業的益生菌製造廠商,更能確保品質穩定與安全性。
由於每個毛孩個體狀況不一,在補充任何益生菌前,務必諮詢獸醫師,由專業的獸醫師來評估最適合給予毛孩的產品與補充時機。
Q5:換飼料要怎麼換才不會拉肚子?
無論是從幼貓飼料轉換為成貓飼料,或是改變品牌與配方,換食的過程都應循序漸進,避免腸胃突然受到刺激而引發腹瀉。建議至少安排 7 天以上的過渡期,讓貓咪的腸胃道與味覺都能逐步適應新食物。以下為建議換食比例:
- 第1~2天:原飼料 75%+新飼料 25%
- 第3~4天:原飼料 50%+新飼料 50%
- 第5~6天:原飼料 25%+新飼料 75%
- 第7天起:100% 新飼料
若在過渡期中出現軟便、嘔吐、挑食等情況,可將換食期延長至10天以上。每隻貓咪的接受速度不同,應調整步調、觀察反應,並適時諮詢獸醫師,才能讓換食過程更順利、安心。
貓咪拉肚子不緊張,寵特寶VETdicate守護貓咪腸道健康
貓咪出現腹瀉時,別當作只是吃壞肚子的短暫反應。除了換飼料、吃到不乾淨的食物外,體內寄生蟲、慢性腸道疾病甚至其他系統性問題,都可能是潛藏的原因。毛孩家長可從觀察糞便型態、記錄症狀開始著手,搭配飲食調整與補充水分等,幫助毛孩的腸胃道恢復。
寵特寶 VETdicate提醒毛孩家長,若貓咪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或伴隨血便、嘔吐、精神不濟、體重下降等異常狀況,請務必儘早就醫,避免延誤。若正煩惱該去哪裡就診,也可參考寵特寶合作獸醫院診所,讓專業獸醫師團隊為毛孩把關,找出正確病因,幫助貓咪安心恢復,回到健康的日常。
延伸閱讀